能源革命!台灣能源轉型行不行?
距離去年底的公投,已過半年。在這段時間,政府表現出持續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決心。蔡英文總統更是於四月底,現身參加「廢核大遊行」。為何政府對於發展綠能如此堅持呢?台灣的經濟和技術真的能撐起綠能的發展嗎?
釐清真相 終結核能假新聞
在討論能源轉型之前,首要了解的就是台灣現行的能源結構。雖然近年社會上能源議題的討論熱絡,但大部分民眾對於台灣的能源結構卻不甚了解,甚至有許多誤解。「許多國人認為,核能是台灣主要的發電方式,但事實卻不是如此」,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這麼說。台灣將發電類別分為燃煤、燃氣、核能與再生能源,以二○一○年為例,燃煤占比四九.二%,燃氣二四.六%,另外四分之一分別是核能與再生能源,其中核能占比僅有約一六.八%。「相較於日韓,台灣的核能占比一直以來都不高,甚至不到一半」,曾文生如此說道。
而台灣的能源結構在這幾年也有所轉變,最顯著的就是核能。核能占比的下降與2025非核家園計畫,讓許多民眾質疑政府是否提前終止核電廠的運轉,但曾文生強調這並非事實,「核能占比下降是因為遵守原有營運時間的規劃,四十年期限到期,就必須除役。」台灣運轉中的核電廠共有三座,興建時間集中在一九七○年代,並在近年陸續迎來除役年限期滿。「而且電業法九十五條之一條文,當初在立法時,包含朝野立委與行政院提出的四個版本,都寫明了『民國114年,所有核電機組屆期以後,自然不再使用核能』,這也是非核家園計畫的來源。」
國際社會不等人 綠能發展的重要性
政府計畫在核能退場後,逐漸以再生能源替代。不過,發展綠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與技術成本,讓許多民眾質疑台灣推動綠能是否操之過急。對此,曾文生卻有不同看法,「目前綠能價格確實比化石燃料還高,但是長期來看,化石燃料的發電成本逐年上升,而綠能價格卻會隨著技術成熟逐年下降。」
除此之外,曾文生也表示,綠能發展的急迫性在近年逐漸顯現。「以前我們推廣綠能是基於環境因素,希望透過再生能源降低排碳量,並減少空污」,曾文生話鋒一轉,「但是,現在再生能源已經變成了台灣產品出口的關鍵。」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體,高度仰賴對外貿易,大部分製造業都是透過打進國際供應鏈立足。但是最近國際貿易趨勢卻開始有很大的轉變,越來越多國際品牌要求製造商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綠電使用。科技業龍頭Google也以身作則,於今年年初宣布亞洲第一筆綠電採購案,在台南購買10MW、四萬個太陽能面板所產出的魚塭光電。
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下,台灣是否有足夠的綠電供企業購買,左右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再生能源也不再只是單純提供能源,成了產品出口的重要生產要素。如此一來,台灣還能對綠能發展搖擺不定嗎?
綠能推廣與公民參與 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