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珊:走進青鳥,追尋身心自由放飛的享受
你喜歡看書嗎?想起曾經熱鬧一時的重慶書街,無論是富麗堂皇的連鎖書城,或是隱身巷弄小街的獨立書店,找個位置來杯咖啡,配上些許的讀本調劑心靈,悠哉度過一個安靜午後。各式風格的人文氣息中,哪一種書店,最對你的味?
時代的逆襲 捕捉會消失的書店
從和平東路右轉臥龍街口,沿著蜿蜒的道路持續前行,在靜謐的居家巷弄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磚砌成的兩層樓建築。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簡單的色磚上高掛著「青鳥 Bleu & Book」的字樣。雖然只有兩層樓,但店內挑高的設計搭配玻璃牆面,讓和平青鳥整體看起來特別高聳、宏偉。
走進店內的瞬間,明亮的空間與精緻的書櫃擺設令人感到震撼。不同於制式書店中規中矩的擺設模式,寬敞的閱讀與展演空間,撲鼻的咖啡香,融化每個來訪讀者疲憊的心靈。「和平青鳥」—一間只會存在一百八十天的複合式書店,出自青鳥書店執行長蔡瑞珊之手的第四間書店。
根據文化部委任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統計,全台灣一千五百四十一間書店,其中有七成三的書店面積小於五十坪,三成的書店每月營業額低於五萬元,甚至只有二成三的書店每月營業額超過五十萬。面對網路書店的崛起,國人閱讀風氣的下降,開辦書店需要的不只是資金,還要有決心。
「我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嘗試經營超過五十坪的書店,如何把選書分眾化,並在一個大書店中展現,對書店和我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對於蔡瑞珊而言,書店要開得大,也要開得美,除了以授權方式與建商合作經營,對於選書也是極其講究。每家書店都會依其性質與定位邀請各領域專家提供選書建議,面對眾多來往的讀者,要與他們對話,也要抓住讀者對選書的喜好。
人的理想 書的尊嚴
面對出版業與實體書店的寒冬,青鳥書店在半年內連續開設三家分店,逆流而上的精神,是吸引許多讀者造訪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青鳥書店裡,從裝潢配置到選書擺設,喜愛閱讀的人士會深刻感受到「書」不只是一件商品,每本書的存在都是有尊嚴地被看待。
開書店不只是為了從事商業行為,對於蔡瑞珊來說,更多時候是為一個理想的實踐、文化的推廣,還有生命的傳承與延續。「當時在討論和平青鳥的合作時,我向建商提出了幾個限制,其中包含不能只是樣品屋,一定要是一間真正的書店。」她笑著提起當時執著,充分詮釋出對於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與建商的合作中也堅持書店必須賣與台灣文化相關的書,並要求建商給予書店絕對的選書與文化講座開辦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