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興餅舖老店創新局 擴大品牌影響力
這是第三代兒媳婦傳承九十一年老餅店的故事。豐興餅舖總經理劉俐伶在先生鄭富益中風過世後,第二天收起悲傷淚水,一肩扛起老餅舖的重擔,意外撞擊出的美麗人生。採訪回程,劉俐伶告訴記者,「我很感恩,對豐興的感情,沒有貳心」,除了產品的獨特口感之外,記者深深覺得,這才是讓九十一年老店得以延續並開創新局真正的原因。
花蓮豐興餅舖創立於一九二八年,是當地伴手禮名店,以「小月餅」及「雷古多」唱片餅聞名全台灣。第三代接手的鄭富益熱愛音樂,以黑膠唱片為創作意象,推出「雷古多」唱片餅,將果醬以黑膠唱片似的螺紋,淋在超大的吐司表面,酷炫造型、香酥口感,擄獲少男少女的味蕾,全盛時期,開了八家店。然而,鄭富益卻因為積勞過度,一夕間倒下,讓八十五年老品牌頓時驚慌失措。
招牌「小月餅」濃郁奶香 手工揉出二十七層薄皮
有同業趁機重傷,「豐興倒了、豐興沒有師傅了」,但是第三代兒媳婦,鄭富益的妻子劉俐伶悄然接棒,拜師學藝的正是自己的公公,第二代老師傅鄭榮章,六十年做餅經驗的厚底,成為劉俐伶和豐興餅舖追隨的精神指標。
鄭榮章十三歲跟隨父親鄭鎌波(第一代)學習做漢餅,民國六十五年,他開始創新口味,第一個在花蓮推出一口大小的「小月餅」,他說,生意好到不夠賣,大家跑進工廠來買,連破掉的小月餅都有人搶,「做完兩百盒賣完,拉下鐵門,再做兩百盒,外面排隊人潮,用計數器數到兩百位,後面還拜託人家不要再排」,可見當時熱況。
「小月餅」外皮連著內餡,咬下去有一種溫柔綿密的感覺,入口即化,「白鳳豆細細研磨到鬆化的粉狀,搭配濃濃的奶香,在口中若有似無」,老師傅說,這是以傳統手工細心揉捏出二十七層的纖薄外皮,在外面找不到第二家。有位媽媽說,「一下子沒注意,我兒子把它吃光光」,小月餅一賣就是四十年,到現在依舊是豐興餅舖的招牌強項。
超過六十年的厚底 持續精益求精
如今已八十歲高齡的鄭榮章,仍然每天到工廠巡視,並且親自熬煮豆沙餡,「不用試吃,用看的就知道有沒有到味」,記者試吃蛋黃酥,「內餡豆沙不只甜,還有鹹,鹹甜鹹甜的獨特滋味」,老師傅的味道跟市面上的果然不同!
超過六十年的厚底,老師傅一看就知道問題在哪、怎麼改進,「雷古多」唱片餅研發成功,其實,鄭榮章才是最關鍵的要角。
鄭榮章回憶,當初鄭富益在研發唱片餅時,把麵糰放在一個桶子準備發麵,他看到後,當下跟兒子說:「這樣發麵會炸飛」,但是鄭富益和師傅都不相信,孤注一擲,結果真如父親鄭榮章所說的「麵糰炸得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