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族群具剛性需求優勢



全球股市陷入膠著行情,雖然央行上修經濟成長率,但台灣外銷訂單年衰退幅度擴大,產業前景仍不夠透明,而本業賺錢配息穩定的生技股,相對不受貿易戰影響,值得追蹤。

全球主要股市不論市美股、歐股、亞股,近期陷入很黏很黏的膠著行情,主要是利多利空之訊息並存,未出現一面倒的力量,加上市場的警覺性提升,造成了忽漲忽跌的隨機狀態。

不宜過度頻繁交易 保持距離視野更明

利多的主要力量來自於貨幣寬鬆的領域。中國採取全面降準,釋放流動性。歐元區除了下調基準利率至負○.五%以外,十一月開始重啟每月二百億歐元的購債計劃,繼續QE沒有爭議。

美國FOMC下調聯邦基準利率(FFR)一碼至一.七五~二%,符合預期,唯一的疑慮是,由會後公布的利率點陣圖觀察,目前到年底的降息次數可能為零次,二○二○年的利率中位數也顯示利率停在當前水平,亦即決策官員預期明年度不會降息。不過,雖然風向比原先市場想像還緊,但觀察聯邦利率期貨的概況,卻顯示仍存在更為寬鬆的慣性。

截至九月24日止,FedWatch升降息次數機率(2019)顯示,降息三次的機率最高,達五一.三%;降息兩次的機率二七.四%,降息四次的機率為二一.三%,顯示十二月以前還會降息一次,FED主席Powell並暗示將提早開始擴表。

日本雖維持目前利率不變,但仍發出保持彈性的鴿派言論。部分新興國家如巴西、印尼、印度等也跟進降息風潮,印度甚至還加碼大幅調降企業稅。

至於利空方面,就如先前提過的「景氣趨緩與貨幣寬鬆」的共生現象,主要來自於經濟數據不佳。例如,九月德國製造業PMI為四一.四 ,不但低於前值四三.六,亦低於市場預期的四四.○,並創二○○九年中以來最大跌幅;整體歐元區製造業PMI為四五.六,低於前值四七.○,亦低於預期值四六.二,並創八三個月以來新低,指數各細項全面衰退,其中細項「生產」為二○一二年十二月以來最大跌幅。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新發表的經濟預測已發出警告,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創下二○○九年以來最低紀錄,由三.二%下修至二.九%;二○二○年由三.四%下修至三.○%。

OECD也同時下修美國經濟增長率,今年數據由二.八%下修至二.四%,明年由二.三%下修至二.○%;中國今年由六.二%下修至六.一%,明年由六.○下修至五.七%。

由於貨幣政策會根據景氣擴張力道而調整,經濟數據越差則寬鬆力道越強,共生現象形成現階段的「矛盾式利多」,這樣的恐怖平衡將持續多久不易掌控,短期波動多數由市場情緒主導,這就是目前的盤面狀態。因此,若非職業級的交易員,過度頻繁的交易容易作出非理性的決策。

如前所述,貨幣寬鬆是源自於對景氣趨緩的擔憂,以美國為例,雖然目前在消費與就業端尚未出現衰退跡象,但企業端的資本支出與資本市場的投資方卻已出現涼意。

根據絕對戰略研究公司(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 ASR)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在圍繞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貿易緊張的擔憂驅動下,未來一年出現經濟衰退的幾率為五二%;而這份調查自二○一四年開始進行以來,這次為衰退機率首次升至五○%上方。

誠如摩根大通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所言,FED的降息對美國經濟幾乎不會有影響,因為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是川普的貿易戰,降息恐怕救不了貿易戰對經濟的衝擊。

歐洲製造業的衰退 逐漸傳導至服務業與就業市場

在美國,企業端的悲觀保守雖然尚未傳導至攸關就業市場好壞的服務業,但歐洲卻不怎麼樂觀了。

根據研調機構IHS Markit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歐元區九月製造業PMI降至四五.六,是六年多來最低點。製造業生產指數連續八個月下滑,並在九月創下二○一二年十二月以來最低點,製造業新訂單指數也創下二○一二年七月以來最低點,而不僅製造業深陷近七年來最嚴重衰退,且已明顯擴散至服務業,服務業PMI也降至五二.○,為八個月來最低點,整體創下四年多來最低成長速度,服務業新訂單指數也創下二○一四年以來次低紀錄,企業不敢招募新血,使歐元區就業指數連三個月下滑,九月創下二○一五年一月以來最低點。

當製造業衰退情形惡化,逐漸波及服務業時,恐導致失業率加速上升,回頭再度衝擊消費,如此易陷入惡性迴圈。歐洲已有初步危險徵兆,未來必須特別留意美國是否步其後塵。

台灣外銷訂單年 衰退幅度擴大

現階段的台股也是處於資金面的利多與基本面的利空互相對峙下的盤整行情。資金回流方面,根據經濟部表示,截至九月十九日為止,已經吸引一四○家廠商回台投資,累計投資金額逾五九二六億元,預計二六日就能突破六千億元大關。

投資台灣事務所執行長張銘斌預估,今年回台投資金額上看七千億元,且預計年底落實投資金額將達一九○○億元,其所帶動的資金回流效應不可小覷,觀察外資八月份的瘋狂賣超卻擊不倒加權指數,與近期新台幣相對強勢即可窺知一二。另一方面的利空,則來自企業的外銷訂單不如預期。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八月份台灣外銷訂單,金額為四○○.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三六.三億美元,年減八.三%,較七月的三%年衰退反向擴大,且已連續十個月年增率為負成長。

依歷年統計來看,每年下半年是我國接單出貨旺季,一般而言第三季會比第二季好,但今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國際大廠皆提前拉貨,恐造成今年的旺季反而不旺。

其中,原本受惠轉單效應且今年表現一路堅挺的資訊通信接單部分,受到高基期、品牌手機客戶訂單減少、六月筆電客戶為避高關稅,提前拉貨的透支效應,呈現年衰退九.七%,對整體接單的負貢獻率達到二.五七%,是最大拖累項目。顯然,所有上市櫃公司整體的九月~十月營收將不會太好,個別公司營收再創高的家數可能縮減。

重點是去年十月外銷訂單金額更創下歷年最高,因此,未來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在短時間內仍將呈現負成長。累計前八月外銷訂單為三○三四.三億美元,仍比去年同期減少二○四.八億美元,年減六.三%,剩下四個月,年增率想要翻正的挑戰很大。因此,基本面數據恐限制台股加權指數的發展空間。

避免貿易戰干擾 生技族群受青睞

既然台灣無法自外於貿易爭端的干擾,現階段的交易策略自然應朝向受貿易戰干擾相對較小的族群靠攏,生技類股則是典型的族群。例如康聯-KY(4144),主力為專營中國醫藥通路及行銷,研發及生產皆委託當地或國外藥廠,產品主要集中在神經系統、肝炎、生物製藥等,與多家製藥與研發公司合作,取得潛力產品獨家代理權。

二○一八年營收占比為生物製藥二八%、神經系統一二%、肝炎二二%、醫療器材一六%、心血管用藥九%。過去因主要肝炎產品降價競爭嚴重,並經歷汰舊換新潮,營運出現衰退,但近期舊產品影響已顯著縮減,康聯二○一八年開始聚焦精神科用藥,收購重慶賽維五一%及金華康潤一○○%股權,取得旗下的產品普瑞巴林(品牌名萊瑞克)產品控制權,其主要應用於神經痛、癲癇,為首仿藥物。原廠Pfizer二○一八年在中國銷售額約為二億人民幣,重慶賽維產品為市面上唯一競爭產品,二○一八年銷售額約為五八○○萬人民幣,二○一九年初併入康聯營收,上半年銷售額已達六四○○萬人民幣,營收倍數成長,康聯通路銷售能力使產品快速放大。

上半年營收若不計入停賣醫材影響,營收成長幅度達兩成。另外,合作夥伴法德藥(佛山德芮可廠)八月取得精神科用藥「喹硫平緩釋片」的首仿藥證,未來將由康聯銷售,預計十月底完成最後的GMP審查,預計二○二○年將開始產生貢獻,法人預估二○二○年營收二三.八八億元,年增率約一三%,毛利率約五三.六%,稅後淨利預估一.七六億元,年增率約三○%,EPS 約二.二九元,有否極泰來之勢。

※理財周刊996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解決就業難題
◎封面故事>生技族群具剛性需求優勢
◎理財我最大>顏旭明:資源回收未來式X我們的事
◎理周幫幫忙>降息概念股 抓住全球熱錢商機
◎理周幫幫忙>三分鐘秒懂美國降息
◎房市觀察>「921地震」20週年 專題系列報導(五)
◎房地產會客室>房價高懸 購屋糾紛糾結何時了?(三)
◎期股捷報>FED認了會QE 資金行情仍熱
◎理善大家來>跟李東明一起 看見印尼 看見移工們在台灣的美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