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海:拍賣稅賦改不改?前景可期
「拍賣活動是提供平台讓喜愛藝術的民眾相聚,並不是富有的象徵」,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熙海指出,根據二○一八年Artprice(法國在線藝術品價格數據庫)統計,全球當年度藝術拍賣品,單件金額兩萬美元以下成交比例佔九成,「以帝圖為例,一年四場拍賣,分別是迎春拍、春拍、夏拍與秋拍,每場都有幾十件拍賣品從台幣五千元起拍」,這意味著,藝術品拍賣並非遙不可及的奢侈消費。
台灣曾在一九八○、九○年代被視為藝術品交易天堂,而今,拍賣總額比起中、港兩地是望其項背,箇中原因普遍歸咎於台灣現行稅制,讓許多收藏家退避三舍。
全球拍賣大風吹 中美互打香港亂
一九九○年代,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作品在蘇富比、佳士得進場,收藏家皆來自台灣,其潛力讓嗅覺敏銳的百年拍賣老店蘇富比、佳士得爭相進駐台灣市場。然而,台灣藝術收藏走在全亞洲尖端,拍賣所得卻需依照所得稅法繳納的措施,致使兩家國際級拍賣公司登台後不久即打退堂鼓。
劉熙海表示,國稅局要求拍賣公司必須繳交賣方資料,但拍賣市場的神秘面紗,即是對收藏家保密,以防賣家因拍賣收藏招致不必要困擾,「即便國稅局保證不會洩密,對收藏家而言仍沒有保障」,因此,短短十幾年間,稅收問題加上拍賣名單通報,違反拍賣市場宗旨,導致蘇富比與佳士得紛紛轉往中國與香港。
據統計,二○○一年兩家拍賣公司遷出時,台灣、中國與香港三地總拍賣成交金額,台灣佔九七.五%,直至近兩年統計,台灣只剩二%。「如果當年執行所得稅法有助於整體產業發展,今天就不會只有百分之二的成績」,劉熙海語重心長地說道,台灣錯失成為亞洲拍賣王國的機會,所得稅法不但沒有讓國庫增加稅收,反而讓台灣市場錯失許多優秀收藏品,對拍賣公司、民眾和國家而言是三輸局面。
幸運的是,台灣目前為止還是全亞洲收藏能力最強國家,部分收藏家仍藏有許多尚未面世的優秀作品,若能把握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動盪時機,拍賣王國隨時有機會回到台灣寶島。
以前兩年來說,受到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反送中運動影響,全球藝術品拍賣總交易額,二○一八年比起二○一七年下降一○%,去年上半年又比前年上半年少一○%。
「從區域角度來看,對台灣是有利的」,劉熙海進一步解釋,帝圖二○一九年度交易總額成長一○%,即可看到台灣正處於天時、地利時刻。首先,中美貿易戰,美國針對中國藝術品、文物課關稅一○%,由於拍賣藝術品佣金不高,關稅過高,多數人會放棄前往美國拍賣。再來,香港正值反送中抗爭,中國外匯管制日趨嚴格,拍賣金無法外移。綜合上述兩點,台灣拍賣市場正是再度崛起的好時機。
分離課稅成關鍵 拍賣王國再崛起
天時、地利,只差人和?去年底,立法院多名立委提案修改拍賣品稅收方式,擬將個人藝術品或文物拍賣所得採分離課稅方式,按落槌價一%課稅,劉熙海認為,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局勢混亂,透過稅收調整,必能助長台灣拍賣市場復甦。
大部分民眾對拍賣藝術品稅收改制有所誤會,劉熙海強調,將稅收改為分離課稅一%以下,絕對不是降稅,而是增稅。其爭議主要有,第一,站在政府角度會覺得沒有必要單獨為拍賣產業降稅,實際上,分離課稅是增稅,百分之百保證政府稅收增加。
第二,分離課稅並非幫富人降稅,過去以所得稅課徵拍賣品稅收,多數收藏家拍賣後未必會自主申報,尤其若選擇到國外拍賣,台灣政府根本無法從中受益,分離課稅改革後,吸引收藏家在本地拍賣,落槌後直接分離課稅一%,政府也不需要擔心稅收減少問題。
第三,許多學者堅持所得稅精神不能破壞,可是,只要收藏家可以選擇到他地進行拍賣,台灣政府無稅可收,課稅精神根本無法達成。
分離課稅關鍵在哪裡?對於收藏家而言,不在乎稅收百分之幾,也不需要減稅,而是買賣便利性。藝術品並不像不動產具有產權登記,大部分收藏家也不是以拍賣藝術品為業,拍賣品成交後,寄望收藏家主動登記申報,對其而言是多一道繁雜手續。分離課稅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拍賣品落槌後,直接由拍賣公司分離課稅一%,轉手至拍賣者手中已經是扣稅後的金額,對於收藏家而言,免去許多申報所得稅的麻煩,政府稅收比例也會提高。
劉熙海更具體提出近幾年台灣在拍賣所得稅方面,只有兩千多萬的稅收金額,「在上回的公聽會,財政部提供幾個數據,其中提到這三年,兩岸最貴拍賣品出現在二○一七年北京保利秋拍,拍賣史上最貴的近現代書畫齊白石《十二條屏》,出自於台灣收藏家,金額高達九.三億人民幣,折合台幣四十億,如果以分離課稅來計,一%稅收為四千萬」,遠遠超過政府目前透過拍賣課徵的一年所得,這個現象顯示出,現行稅制有很多改善空間。
另外,外界會質疑拍賣公司是否為圖利而贊成分離課稅,劉熙海澄清,「分離課稅是針對拍賣藝術品的收藏家,對於拍賣公司而言,還是按年度獲利繳納營業所得稅」,所以,改為分離課稅一%以下,並不會降低收藏家繳納的稅金,拍賣公司也不會少繳稅金。相反的,雖然繳納金額提高,卻可免去申報所得稅的繁文縟節,會提升台灣收藏家在台拍賣意願,「畢竟,相較於中國與香港,台灣政局相對穩定,中美貿易戰也是受惠方,若是能留在台灣,沒有收藏家會特意將收藏品送至國外拍賣」。
拍賣品稅收調整為分離課稅一%以下,促進拍賣產業活絡,將帶給政府、收藏家多贏局面,甚至可提升相關產業景氣,「拍賣產業是連鎖產業,一場拍賣可以帶動周圍所有店家的消費」,劉熙海指出,這兩年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春、秋拍時,周圍飯店價格是平常三倍以上,而且供不應求。
往更深一層思考,一般參加拍賣的競標者,都有一定財力,也不會只專注於拍賣活動,勢必刺激整體商家消費,形成一個藝術活動產業鏈,劉熙海呼籲台灣人必須改變對拍賣活動的刻板印象,「把它設想為一場藝術嘉年華,參與拍賣畫作越多、越稀有,整個觀光業、保險業、裱框、運輸等店家都會連帶受益」,藝術不是少數人興趣,拍賣也不是有錢人專利。
從台灣盃到國際盃 藝術市場前景無窮
即便台灣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有很長的路要走,二○二○年是不可錯過的入場時間點,以近三年最貴收藏畫作皆來自台灣這點來看,如果政府能及時將拍賣品稅收制度作修改,台灣短期內從二%的成交額進步到二○%的可能性非常高。
帝圖科技,以非池中藝術網線上拍賣建立與眾不同的拍賣王國,導入全新拍賣文化,開啟新興藝術家的發展平台,二○一九年無論是線上拍賣或實體拍賣會皆創下亮眼佳績,下一步,劉熙海寄望能將拍賣帝國拓展至國際,也期待台灣政府能重視分離課稅一%的稅改制度,提供收藏家安心、自由、便利的拍賣場所,進一步能吸引蘇富比、佳士得回到台灣,帶動整體藝術、文化拍賣市場,讓藝術也為翻轉台灣經濟出一份力!
劉熙海
現任: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博士,曾任文化大學電機系副教授20年。收藏資歷達20年之久,囊括古董、字畫、當代藝術等。由於深刻體悟到台灣藝文資訊流通的有限性,便將專業背景結合喜好,於2009年開始成立帝圖科技文化,領域橫跨藝術拍賣、藝術電商、藝術金融、藝術媒體等四項,透過網路影音媒體、資訊交流平台及藝術品展售管道之建立,深耕台灣藝術產業。更在2016年獲得政府國發基金、資策會所屬資鼎中小企業開發公司以及益鼎創投的入股投資,元大證券為輔導券商,為國內藝術拍賣會、「互聯網+藝術」領導品牌,緊抓中國經濟增強之下中國字畫及古董拍賣契機,帶領台灣藝術產業邁入行動網路服務時代,已經在2017年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2019年申請上櫃,創造新的里程碑。
※理財周刊1012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台灣人很會賺!
◎封面故事>聚焦業績穩定成長精品股
◎理財我最大>劉熙海:拍賣稅改不改?前景可期
◎房地產會客室>當前購屋三大必要檢視指標
◎新聞熱線>2020企業熱愛德明財經科大!
台灣曾在一九八○、九○年代被視為藝術品交易天堂,而今,拍賣總額比起中、港兩地是望其項背,箇中原因普遍歸咎於台灣現行稅制,讓許多收藏家退避三舍。
全球拍賣大風吹 中美互打香港亂
一九九○年代,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作品在蘇富比、佳士得進場,收藏家皆來自台灣,其潛力讓嗅覺敏銳的百年拍賣老店蘇富比、佳士得爭相進駐台灣市場。然而,台灣藝術收藏走在全亞洲尖端,拍賣所得卻需依照所得稅法繳納的措施,致使兩家國際級拍賣公司登台後不久即打退堂鼓。
劉熙海表示,國稅局要求拍賣公司必須繳交賣方資料,但拍賣市場的神秘面紗,即是對收藏家保密,以防賣家因拍賣收藏招致不必要困擾,「即便國稅局保證不會洩密,對收藏家而言仍沒有保障」,因此,短短十幾年間,稅收問題加上拍賣名單通報,違反拍賣市場宗旨,導致蘇富比與佳士得紛紛轉往中國與香港。
據統計,二○○一年兩家拍賣公司遷出時,台灣、中國與香港三地總拍賣成交金額,台灣佔九七.五%,直至近兩年統計,台灣只剩二%。「如果當年執行所得稅法有助於整體產業發展,今天就不會只有百分之二的成績」,劉熙海語重心長地說道,台灣錯失成為亞洲拍賣王國的機會,所得稅法不但沒有讓國庫增加稅收,反而讓台灣市場錯失許多優秀收藏品,對拍賣公司、民眾和國家而言是三輸局面。
幸運的是,台灣目前為止還是全亞洲收藏能力最強國家,部分收藏家仍藏有許多尚未面世的優秀作品,若能把握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動盪時機,拍賣王國隨時有機會回到台灣寶島。
以前兩年來說,受到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反送中運動影響,全球藝術品拍賣總交易額,二○一八年比起二○一七年下降一○%,去年上半年又比前年上半年少一○%。
「從區域角度來看,對台灣是有利的」,劉熙海進一步解釋,帝圖二○一九年度交易總額成長一○%,即可看到台灣正處於天時、地利時刻。首先,中美貿易戰,美國針對中國藝術品、文物課關稅一○%,由於拍賣藝術品佣金不高,關稅過高,多數人會放棄前往美國拍賣。再來,香港正值反送中抗爭,中國外匯管制日趨嚴格,拍賣金無法外移。綜合上述兩點,台灣拍賣市場正是再度崛起的好時機。
分離課稅成關鍵 拍賣王國再崛起
天時、地利,只差人和?去年底,立法院多名立委提案修改拍賣品稅收方式,擬將個人藝術品或文物拍賣所得採分離課稅方式,按落槌價一%課稅,劉熙海認為,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局勢混亂,透過稅收調整,必能助長台灣拍賣市場復甦。
大部分民眾對拍賣藝術品稅收改制有所誤會,劉熙海強調,將稅收改為分離課稅一%以下,絕對不是降稅,而是增稅。其爭議主要有,第一,站在政府角度會覺得沒有必要單獨為拍賣產業降稅,實際上,分離課稅是增稅,百分之百保證政府稅收增加。
第二,分離課稅並非幫富人降稅,過去以所得稅課徵拍賣品稅收,多數收藏家拍賣後未必會自主申報,尤其若選擇到國外拍賣,台灣政府根本無法從中受益,分離課稅改革後,吸引收藏家在本地拍賣,落槌後直接分離課稅一%,政府也不需要擔心稅收減少問題。
第三,許多學者堅持所得稅精神不能破壞,可是,只要收藏家可以選擇到他地進行拍賣,台灣政府無稅可收,課稅精神根本無法達成。
分離課稅關鍵在哪裡?對於收藏家而言,不在乎稅收百分之幾,也不需要減稅,而是買賣便利性。藝術品並不像不動產具有產權登記,大部分收藏家也不是以拍賣藝術品為業,拍賣品成交後,寄望收藏家主動登記申報,對其而言是多一道繁雜手續。分離課稅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拍賣品落槌後,直接由拍賣公司分離課稅一%,轉手至拍賣者手中已經是扣稅後的金額,對於收藏家而言,免去許多申報所得稅的麻煩,政府稅收比例也會提高。
劉熙海更具體提出近幾年台灣在拍賣所得稅方面,只有兩千多萬的稅收金額,「在上回的公聽會,財政部提供幾個數據,其中提到這三年,兩岸最貴拍賣品出現在二○一七年北京保利秋拍,拍賣史上最貴的近現代書畫齊白石《十二條屏》,出自於台灣收藏家,金額高達九.三億人民幣,折合台幣四十億,如果以分離課稅來計,一%稅收為四千萬」,遠遠超過政府目前透過拍賣課徵的一年所得,這個現象顯示出,現行稅制有很多改善空間。
另外,外界會質疑拍賣公司是否為圖利而贊成分離課稅,劉熙海澄清,「分離課稅是針對拍賣藝術品的收藏家,對於拍賣公司而言,還是按年度獲利繳納營業所得稅」,所以,改為分離課稅一%以下,並不會降低收藏家繳納的稅金,拍賣公司也不會少繳稅金。相反的,雖然繳納金額提高,卻可免去申報所得稅的繁文縟節,會提升台灣收藏家在台拍賣意願,「畢竟,相較於中國與香港,台灣政局相對穩定,中美貿易戰也是受惠方,若是能留在台灣,沒有收藏家會特意將收藏品送至國外拍賣」。
拍賣品稅收調整為分離課稅一%以下,促進拍賣產業活絡,將帶給政府、收藏家多贏局面,甚至可提升相關產業景氣,「拍賣產業是連鎖產業,一場拍賣可以帶動周圍所有店家的消費」,劉熙海指出,這兩年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春、秋拍時,周圍飯店價格是平常三倍以上,而且供不應求。
往更深一層思考,一般參加拍賣的競標者,都有一定財力,也不會只專注於拍賣活動,勢必刺激整體商家消費,形成一個藝術活動產業鏈,劉熙海呼籲台灣人必須改變對拍賣活動的刻板印象,「把它設想為一場藝術嘉年華,參與拍賣畫作越多、越稀有,整個觀光業、保險業、裱框、運輸等店家都會連帶受益」,藝術不是少數人興趣,拍賣也不是有錢人專利。
從台灣盃到國際盃 藝術市場前景無窮
即便台灣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有很長的路要走,二○二○年是不可錯過的入場時間點,以近三年最貴收藏畫作皆來自台灣這點來看,如果政府能及時將拍賣品稅收制度作修改,台灣短期內從二%的成交額進步到二○%的可能性非常高。
帝圖科技,以非池中藝術網線上拍賣建立與眾不同的拍賣王國,導入全新拍賣文化,開啟新興藝術家的發展平台,二○一九年無論是線上拍賣或實體拍賣會皆創下亮眼佳績,下一步,劉熙海寄望能將拍賣帝國拓展至國際,也期待台灣政府能重視分離課稅一%的稅改制度,提供收藏家安心、自由、便利的拍賣場所,進一步能吸引蘇富比、佳士得回到台灣,帶動整體藝術、文化拍賣市場,讓藝術也為翻轉台灣經濟出一份力!
劉熙海
現任: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博士,曾任文化大學電機系副教授20年。收藏資歷達20年之久,囊括古董、字畫、當代藝術等。由於深刻體悟到台灣藝文資訊流通的有限性,便將專業背景結合喜好,於2009年開始成立帝圖科技文化,領域橫跨藝術拍賣、藝術電商、藝術金融、藝術媒體等四項,透過網路影音媒體、資訊交流平台及藝術品展售管道之建立,深耕台灣藝術產業。更在2016年獲得政府國發基金、資策會所屬資鼎中小企業開發公司以及益鼎創投的入股投資,元大證券為輔導券商,為國內藝術拍賣會、「互聯網+藝術」領導品牌,緊抓中國經濟增強之下中國字畫及古董拍賣契機,帶領台灣藝術產業邁入行動網路服務時代,已經在2017年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2019年申請上櫃,創造新的里程碑。
※理財周刊1012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台灣人很會賺!
◎封面故事>聚焦業績穩定成長精品股
◎理財我最大>劉熙海:拍賣稅改不改?前景可期
◎房地產會客室>當前購屋三大必要檢視指標
◎新聞熱線>2020企業熱愛德明財經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