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業績尋寶 建立口袋名單



逾八百家公司已公布股利,今年要配發近兆元股息,而在疫情席捲全球之際,第一季營收成長且季報營益率年增季增的企業,就是最值得追蹤的標的。

台股加權指數經過四個交易日的狹幅震盪整理後,再度拉出長紅日K線,創反彈波段新高。誠如上周所言,連續通過極端的經濟數據(就業概況)作壓力測試之後,對照股市的反應,與我們先前的看法不謀而合,悲觀的、害怕的、信心不足的、被強迫去槓桿的投資人,該賣的都賣了,或已大量減碼了,市場賣壓其實已不重。

充沛流動性遏止美股崩跌 外資大買扭轉低迷市場

利空測試一次可以僥倖,兩次可以是運氣,第三次還壓不下去,足以證明前述觀點,想下車的其實大部分都下車了,震盪盤堅式的反彈,也就不意外了。當然,外資4月14日單日買超151億元,創今年以來最大買超,也功不可沒,至少扭轉了先前低迷的市場氛圍。

眾所周知,現階段市場最擔憂的有兩件事:一是擔憂金融風暴導致崩跌;二是擔憂新冠病毒的疫情很難控制。

我們就這兩件事來作客觀的推演;首先,金融風暴必須有資金斷鏈危機,才能稱之為金融風暴。本波美股的連續重挫雖有新冠病毒擴散的背景,但崩跌的引爆點是國際油價,因沙國與俄羅斯協商破局,原油價格崩盤,引發市場對國際油商發行的垃圾債之違約擔憂,進而引起連鎖去槓桿之踩踏效應。

油價的問題,目前也因OPEC+、美、加、墨、俄羅斯達成初步協議,而出現緩解曙光,整體每日減產97萬桶,創下史上最大減產規模,約佔全球供應逾13%,時程上七月到今年底,每日減產進度可減至770萬桶。

對照4月14日輕原油盤中報價,七月合約已達33.1美元/桶,九月合約報價35.3美元/桶,12月合約為36.7美元/桶,已遠遠脫離先前的20美元/桶,應可大幅紓緩石油業者之壓力。

另外一方面,聯準會大量的QE撒錢,不但大量購買公債來挹注流動性,連公司債都買。因此,先前高漲的各級別信用利差紛紛回落;目前金融市場充沛的流動性基本上已大幅降低資金斷鏈的風險了,除非出現其他完全沒預料到的黑天鵝事件,否則資金斷鏈之金融風暴不易發生,股市自然不易崩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