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醫生 高大成從病理看健康
大家都知道高大成是台灣有名的法醫,偵辦過很多刑事案件,像是陳家烽案件、洪仲丘事件等,鮮少人知道他真正的身分是一位病理學博士,四十多年來醫治無數病患,更在大學裡任教,以病理學、法醫學結合臨床實際案例,作育英才啟發學生,2016年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他視病如親,常常與病患閒話家常,可說是台中市區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好醫生。
聲音洪亮,一口流利的台語,可以感受到南台灣憨厚純樸的氣息,高大成出身台南世家,中山醫學院(現中山醫學大學)畢業後,因親家母的一席話,遠赴日本京都大學攻讀病理學博士,因為病理的解剖和法醫相關,「病理看裡面、法醫看外面」,無意間走上法醫這條路,並且用病理學的基礎知識,翻轉很多刑事案件,成為日後法官判決的參考依據。
體重減輕、貧血暈眩 要有警覺
高大成說:「病理學,其實就是探討『生病的原理』,臨床醫生看診時,會根據病理和病徵初步診斷病人並下藥」,譬如說,一個患者有胸痛,擔心自己是不是罹患心肌梗塞,根據病理來說,如果胸痛的位置在右邊,還不打緊,但如果胸痛位置在左邊,影響到肩部,穿透到背部也有疼痛感,就可能是罹患心肌梗塞的警示。
現代人身心壓力大,飲食和生活環境的污染,癌症成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有沒有初步的病徵呢?高大成毫不遲疑地回答:「肯定有」!如果體重突然間減輕,或突然的貧血,代表已經有癌細胞開始在吃你的紅血球。癌細胞很厲害,它在跟一般細胞爭營養時,吸收力是一般細胞的二百倍到五百倍,因此民眾如果突然感到體重減輕、貧血暈眩,就要有所警覺是不是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性。
事實上,我們常聽到的「正子攝影」,就是利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爭食營養的原理,來找出癌細胞病變的位置,「葡萄糖打進去,癌細胞感受到能量來了,一直不斷的吃,畫面上呈現黑影的地方,就是癌細胞聚集的地方」,高大成解釋。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高大成提醒民眾,如果要做健康檢查,最好還是到大醫院,很多大醫院的醫生醫術都很高明,一看就知道問題在哪,一般的健檢中心「看一看覺得沒什麼」,可能會忽略很細微的地方,日後很多的醫療糾紛都是這樣來的。現在的醫院醫療設備很發達、進步很快,如果在病徵很小的時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減少死亡的機率。
高大成透露,63歲那年罹患肝癌,初期只覺得一直想嘔吐,過去喝酒也沒有要嘔吐的感覺,自己是醫生,心知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於是去做肝指數檢查,果然肝指數高了些,後來去做肝癌檢查,結果台灣每個醫生都說沒有問題,只是一小點纖維化而已,無傷大雅,可是他的嘔吐一直都沒有改善,後來到日本去做「血管造影」,發現不只是纖維化,肝臟藏有血管瘤,必須馬上開刀處理。
有些人也有類似的經驗,明明檢查報告數據一切正常,可是身體就是不舒服,醫生也檢查不出原因,高大成建議,「三個月或半年後再檢查一次」,三個月後,如果身體還是有症狀的話,數據可能就跑出來了。就好像騎摩托車一樣,騎的時候覺得怪怪的,機車師傅會跟你說不打緊、不用修,半年、一年過後,可能機件全壞必須大大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