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基建 按進度獲利入袋



兩韓情勢緊張、疫情可能再起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股市震盪,漲多個股需要時間整理,但內需基建預算已編列,相關概念股未來成長可期。

上周才剛剛提醒投資人,純粹由資金堆砌的行情,歷史經驗上通常並不持久。言猶在耳,美股於6月11日就出現了一記長黑;美股道瓊指數重挫了1861點,再次喚醒了市場的危機意識。

企業獲利成長動能 股價至終要反映

眾所周知,短期影響股價的因素眾多,但最後終究還是反映企業獲利之成長動能;成長動能趨弱甚至衰退,時間拉長,股價還是很難與基本面脫鉤的。就訊息面而言,投資人又再擔憂什麼事呢?主要是擔憂全球第二波疫情來襲。

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六月十四日為止,北京於一周之內新增新冠病毒確診人數有七十九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會議上也表示,疫情擴散的風險升高,因此,大興區已經啟動戰時機制。

於此同時,美國亞利桑那州、德州與阿肯色州新增確診人數也同樣呈現上揚,更增添市場對第二波疫情面臨爆發的疑慮。目前各國政府將面臨兩難決擇,看是要犧牲公衛讓經濟解封,還是犧牲經濟持續採取封鎖管制。

不過,若撇開疫情因素,事實上就算沒有疫情的訊息干擾,股價漲多了,在獲利了結賣壓之下原本就容易回檔,疫情訊息只是放大震盪幅度而已,是代罪羔羊;真正的核心因素,應該是股價與實體經濟的基本面脫鉤太遠。

基本面猶如主人,股價猶如活潑的狗;當狗跑得太前面,大概率會有兩種動作,一是停下來望著等主人,二是回頭跑找主人,這就是全球股市目前的狀態。投資人現階段只要確認一件事,目前的回檔不是崩跌的開始就好。該如何研判呢?得先由金融市場的資金鏈角度切入。

未見資金斷鏈現象 股市崩跌機率很小

股市要崩跌,金融市場必須有資金斷鏈的因素出現。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企業驟然出現大量違約,二是金融市場流動性急縮(例如美元荒)。就「企業違約概率」而言,可觀察美國風險信用利差之概況。附圖的信用利差為美林CCC等級高收益債券殖利率減去美國十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無風險利率),此指標反映市場對未來企業違約風險的預期。

由於高收益債券為較低信用評等公司所發出的債券,因其信用風險較大,故殖利率會較一般投資等級債券來得高;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未來現金流量成長,倒閉的風險降低,則會呈現殖利率降低,信用利差降低,代表全市場企業的整體違約率低,自然不會有資金斷鏈的問題。

以目前「信用利差」的位階來觀察,位於13.67%,屬於中間位階,尚未出現異常,企業違約預期仍屬正常範圍。

就金融市場短期流動性的問題而言,可觀察美國TED利差。TED利差為三個月期美元Libor與公債殖利率利差,用來衡量國際金融市場上拆借利率與無風險利率之間的差距,其可以反映市場流動性狀況。

當國際金融市場投資者不管任何原因,避險情緒上升時,對於市場借貸活動往往要求更高的回報,從而使市場資金供給趨於緊張,甚至國際上出現局部地區美元荒,將造成TED利差擴大,就可能引發金融機構資金斷鏈之危機。以目前TED利差仍處○.一五%的低水位,代表流動性正常。

實體經濟基本面仍未跟上 股市漲多拉回難避免

現階段股市最大的問題在於領先反彈的幅度頗大,尤其NASDAQ指數已領先創歷史新高之下,實體經濟的基本面能否跟得上是一大疑慮。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日前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若是爆發第二波疫情,OECD預估全球經濟衰退幅度恐擴大到七.六%,明年即便反彈也只有2.8%的成長率。

針對主要經濟體的預估,正常狀態下,美國今年GDP預估萎縮7.3%,明年正成長約四.一%;若萬一爆發第二波疫情,美國今年經濟衰退幅度約8.5%,明年成長率僅1.9%。

歐元區今年經濟正常狀態預估萎縮9.1%,明年擴張幅度可望達6.5%;但若第二波疫情來襲,歐元區今年衰幅將拉大到11.5%,明年正成長僅3.5%。

另外,英國恐怕是OECD成員國中,經濟衰退最嚴重的國家。OECD預期英國今年GDP萎縮11.5%,明年成長率預估達九%;但如果疫情二次爆發,今年萎縮幅度將擴大成14%,明年可能僅成長5%。

至於美國FED對自身的評估,聯準會預測今年GDP約衰退6.5%;失業率、PCE、核心PCE則分別為9.3%、0.8%、1.0%,預計明年GDP將成長5%,失業率將回穩至6.5%。

無論如何,以上的數據要支撐股市於高位是不容易的,只能期待實體經濟復甦力道能轉強,讓股市回檔的支撐點墊高,這對投資人是最理想的狀態。

官方加強財政刺激 持續拉抬就業市場

該如何觀察經濟復甦力道呢?就業市場是重要指標之一。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資料顯示,至六月六日止的當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降至約154.2萬人,是連續第十周人數下滑,勞工市場已開始復甦。

另外,經季節性調整後,商務部將五月三十日止的一周之初領失業救濟人數上修為190萬人;重點是同一期間請領失業救濟超過一周的人數為2093萬人,這仍舊是一個龐大的數據。

由圖表五的紅色曲線觀察,「連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下降的速度太慢,未來將傳導至消費端,而美國經濟成長七成又靠消費,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灰犀牛」。也因為有這層壓力在,Fed將持續以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2022年前都不會升息。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並透露第四波振興方案將有「至少二兆美元」計畫投入製造業,其重點可能放在基礎建設並擴大產業及個人補助,目的就在對經濟成長作強刺激。

另外,Fed也將放寬「中小企業貸款計畫」(Main Street Business Lending Program)規定,讓更多受疫情重創的中小型企業能獲得金援,並延長企業還款期限,從四年延長到五年,而且頭兩年無須償還本金。投資人可逐周追蹤,若未來「連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下降的速度加快,代表復甦力道轉強,股市較易獲得支撐。

如前所述,目前全球外部環境變數仍多,但加權指數領先反彈至高檔區,俗話說股價漲多了就是利空。以台股市值GDP之比值(巴菲特指標)而言,目前約183.6,距離歷史高點194.14並不遠,投資人當步步為營。

政府拚內需基建 電力商機宜留意

在選股策略上,以產業景氣能見度高為原則,不追求高回報。例如,政府多次宣示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0%,台電也有規劃自建離岸風場與所有離岸風電上岸電網增強計畫,相關計畫總投入約1500億元。

台電「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網第一期」計畫從今年起進入密集投資期,今年編列49.1億作為強化電網,明年編55億元,預計2025年十二月底完工,總預算高達606.79億元,預計可帶動電纜、變壓器、開關器、鋼構等相關產業商機,相關族群未來二至三年營運透明度極高,值得密切追蹤。

※理財周刊1034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防疫拚經濟 變通拚轉型
◎封面故事>內需基建 按進度獲利入袋
◎理財我最大>布萊恩:財商即生活,兒童須建立良好理財價值觀
◎全球理財觀>景氣不明 美元貶值趨勢升高
◎新聞熱線>促參立法20年啟動修法 促參2.0起飛
◎企業巡禮>愛車首選國光牌機油 榮獲API SP認證
◎房市觀察>香港歷年房價起伏與「反送中」之後的變動趨勢
◎房地產會客室>購買重劃區住家應注意空餘屋與生活機能
◎理善大家來>珍視母語 讓台語之美代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