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行情持續 台幣長期看升
2009年3月的台幣是近十一年來的低點,35.297元兌一美元,當時就因為美國的次貸風暴疊加雷曼兄弟倒閉的金融海嘯,美元硬挺,讓全世界幫它分擔債務,於是在「一堆爛蘋果之中,挑一個比較比較不爛的」,市場資金最終還是回流美元避險,儘管股災的震央在美國,當時的美元指數在89.62點。
台股高現金股息殖利率 持續吸引外資
十一年過去,台股與美股高達近90%的連動性,那斯達克指數從1265.62低點截至7月7日漲到10518高點,累積漲幅達7.26倍,相對的台股加權指數從3955低點截至7月7日漲到12249高點,累積漲幅達2.09倍,在美台科技股供應鏈如此緊密的情況下,既然那斯達克指數已經創歷史新高,那麼台股加權指數的12682歷史高點是不是也該打破魔咒了呢?關鍵應該就在台幣這波會升值到哪個位置。
從台幣的升值走勢可以發現,由於前後任馬總統與蔡總統的兩岸政策立場大不同,從2011年5月到2016年1月的台幣呈現貶值趨勢,當時又因為在2014年中國大陸開放滬港通,資金加速流出台幣,好在台股的高現金股息殖利率持續吸引外資,台股加權指數仍呈現上漲趨勢。
2016年蔡總統上任,疊加2018年美中貿易戰,台幣從2016年1月的33.637元兌一美元升值到2020年29.449元兌一美元,但這還不是新高,蔡總統任內的台幣一度升破29元關卡,見到28.937元兌一美元,在COVID-19疫情疊加港版國安法等因素下,台商資金回流將進一步推動台幣升值,挑戰28.5~28元。
5G開台 5G手機iPhone 12問世
在全球股市V型反彈的資金行情持續,有利台股在第三季科技股旺季藉著5G開台、蘋果的5G高階手機iPhone 12問世,複製去年華為推出5G高階手機的Mate 30,帶動IC設計與零組件大漲一波的牛市。
但這還沒有考慮到美元指數進入貶值趨勢,美元指數在三月見到103.01高點,而當時正好是美國爆發COVID-19疫情之前,隨著美國確診人數超過280萬人,直逼300萬人,連續十五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超過百萬人,且持續申領救濟金的人數仍高達1929萬人,6月30日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最新五月資料統計結果表明,當月就業人口比例下跌至52.8%,即美國人口中有47.2%在五月處於失業狀態。
更麻煩的是,7月2日公布美國六月份大非農就業人口數據,儘管白宮把亮點擺在新增480萬人,但永久性失業人數達到了近290萬人,比五月增加了58.8萬人,增幅創下2009年初以來的紀錄,配合疫情持續爆發,市場對於白宮粉飾太平的違和感增加,關鍵就在美國勞動統計局對於失業人口的定義不包括過去四周沒有積極尋找工作的人,這可能會把那些在各州經濟重啟後等待新工作機會的人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