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展望 高新科技持續暢旺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本預估二○二○年全球GDP成長優於二○一九年,來到3.3%,沒想到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於六月份下修全球GDP成長-4.9%,十月份略微上調至-4.4%,全球經濟嚴重萎縮,預估二○二一年各國開始施打疫苗,經濟活動可望恢復,全球GDP可望成長5.2%,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也預估今年全球GDP成長4.2%,不過在疫苗普遍施打並有效之前,一切都充滿變數。
二○二○上半年,各國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封街、封城措施,經濟發展瞬間停頓,所幸各國央行採取貨幣寬鬆(QE)政策,政府提出紓困方案挽救民生經濟及企業,直接把融資放到經濟體中,產業及經濟結構不致受到永久性傷害。
這段期間,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六碼開啟零利率時代,無限量QE暫時撐住全球經濟,相對造成各國貨幣貶值的副作用,台灣因為防疫及經濟表現不俗,台幣強勁升值,國際熱錢湧入,推升股市及房市飆漲。
QE若持續台幣走強 不利出口外銷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前所長簡錦漢提醒,一旦二○二一年經濟好轉,QE調整或退場,股市、房市會有一波下修,如果這段時間圖謀低利率而融資融券或借款買房,利率調整上漲,股市下跌,投資者無力回補而遭斷頭或房貸變重,甚至繳不起房貸,是二○二一年有可能發生的黑天鵝,這方面從疫苗推出油價開始上漲,就可窺出端倪。
另外,新台幣兌美元已來到二十八元,未來QE若持續,台幣走強的趨勢不變,中小企業進口原物料成本變低卻不利出口外銷,台廠要注意資金避險,可購買美元期貨或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減少匯差損失。
台灣因為防疫得當,國內生產、消費皆不受影響,主計處估計二○二○年GDP成長2.54%,是少數能維持正成長的國家,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於電子產品出口及民間投資,簡錦漢說明,因疫情崛起的視訊、通訊設備零組件皆在台灣生產,包含面板、電腦、筆電、CPU出口暢旺。美國制裁華為更是為台灣帶來小確幸,華為在九月提前拉貨,把二○二一年要用的晶片一次購足,而中芯被制裁帶動另一波轉單效應,都是去年出口亮眼的主要因素。
民間投資會更強勁
而民間投資方面,二○一九年因美中貿易戰帶動台商回台設廠,第三季資金陸續回流,到第四季達到最高峰。二○二○年三月疫情造成產業斷鏈,加速台商回流,加上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的推波助瀾,延續熱度,預估二○二一年民間投資會更強勁。
消費部分,因國境管制,雖然國人留在國內消費,尚不能彌補外人來台觀光消費的金額,GDP的消費成長項目(C)還要等到疫情結束,觀光客慢慢回流後才會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