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展望 高新科技持續暢旺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本預估二○二○年全球GDP成長優於二○一九年,來到3.3%,沒想到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於六月份下修全球GDP成長-4.9%,十月份略微上調至-4.4%,全球經濟嚴重萎縮,預估二○二一年各國開始施打疫苗,經濟活動可望恢復,全球GDP可望成長5.2%,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也預估今年全球GDP成長4.2%,不過在疫苗普遍施打並有效之前,一切都充滿變數。

二○二○上半年,各國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封街、封城措施,經濟發展瞬間停頓,所幸各國央行採取貨幣寬鬆(QE)政策,政府提出紓困方案挽救民生經濟及企業,直接把融資放到經濟體中,產業及經濟結構不致受到永久性傷害。

這段期間,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六碼開啟零利率時代,無限量QE暫時撐住全球經濟,相對造成各國貨幣貶值的副作用,台灣因為防疫及經濟表現不俗,台幣強勁升值,國際熱錢湧入,推升股市及房市飆漲。

QE若持續台幣走強 不利出口外銷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前所長簡錦漢提醒,一旦二○二一年經濟好轉,QE調整或退場,股市、房市會有一波下修,如果這段時間圖謀低利率而融資融券或借款買房,利率調整上漲,股市下跌,投資者無力回補而遭斷頭或房貸變重,甚至繳不起房貸,是二○二一年有可能發生的黑天鵝,這方面從疫苗推出油價開始上漲,就可窺出端倪。

另外,新台幣兌美元已來到二十八元,未來QE若持續,台幣走強的趨勢不變,中小企業進口原物料成本變低卻不利出口外銷,台廠要注意資金避險,可購買美元期貨或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減少匯差損失。

台灣因為防疫得當,國內生產、消費皆不受影響,主計處估計二○二○年GDP成長2.54%,是少數能維持正成長的國家,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於電子產品出口及民間投資,簡錦漢說明,因疫情崛起的視訊、通訊設備零組件皆在台灣生產,包含面板、電腦、筆電、CPU出口暢旺。美國制裁華為更是為台灣帶來小確幸,華為在九月提前拉貨,把二○二一年要用的晶片一次購足,而中芯被制裁帶動另一波轉單效應,都是去年出口亮眼的主要因素。

民間投資會更強勁

而民間投資方面,二○一九年因美中貿易戰帶動台商回台設廠,第三季資金陸續回流,到第四季達到最高峰。二○二○年三月疫情造成產業斷鏈,加速台商回流,加上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的推波助瀾,延續熱度,預估二○二一年民間投資會更強勁。

消費部分,因國境管制,雖然國人留在國內消費,尚不能彌補外人來台觀光消費的金額,GDP的消費成長項目(C)還要等到疫情結束,觀光客慢慢回流後才會恢復。

展望二○二一年,各國開始施打疫苗,全球開始逐步解封,回到正常生活及經濟活動,屆時民間消費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台灣二○二○年靠著電子出口、民間投資維持經濟成長,在半導體、5G、AI等高新科技持續暢旺下,各經濟研究單位紛紛樂觀預期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如中研院經濟所預估4.24%、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3.73%、行政院主計處則預估3.83%成長率。

RCEP簽署 供應鏈分散移轉

產業經濟層面,過去兩年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加上二○二○年三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產業鏈一度斷鏈危機,各國紛紛警覺不能以中國為唯一的生產基地,全球供應鏈重組,簡錦漢認為,拜登上台,美國優先的政策仍會持續推動,未來美國(北美)、東協、歐洲、亞洲各自形成一個供應鏈,尤其RCEP簽署之後,供應鏈分散各地發展的情況會更加明顯。

他舉例,指標性大廠像是鴻海、和碩、台積電皆到美國投資設廠,會帶動上下游及周邊的衛星廠陸續到美國形成產業供應鏈。此外,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生產國,利用關稅及補貼政策吸引外資設廠,目前鴻海、華碩及韓國三星紛紛插旗印度市場,形成手機生產供應鏈,是供應鏈分散移轉的很好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RCEP簽署完成,區域內關稅將在十年到二十年逐漸降至零,衝擊傳統產業如紡織、石化、鋼鐵及機械,韓國工具機產業與台灣最為相似,衝擊最為嚴重。

RCEP對於「原產地」規定有一定的標準(區域含量40%),未來在台灣生產的原物料(如上游紡織產品)將可能不被認可,工廠可能被迫遷到RCEP區域內生產,區域內產業鏈連結緊密,無論遷廠與否,台廠都必須做好產業升級的準備,切勿再做低毛利的產品。

全球產業鏈重新分配深化

川普很成功地說服各國中國崛起並非和平表徵,習近平近日對香港的作為亦讓全球反感,反中情緒高漲,美國人民相信川普所言並支持其對中國的制裁政策,簡錦漢認為,拜登上台,會更加注重人權,並重申氣候變遷議題,預估二○二一年中美貿易戰仍會持續,加深全球產業鏈的重新分配。

中美貿易戰另一個影響是,中國大陸去美化,企圖建立自己的產業供應鏈,在十四五計畫中,明確指出雙循環策略,包括國外循環和國內循環,國內循環如華為近日決議設立IC廠,而新設廠不會含有美國技術成分,中芯被美國列入產業安全局(BIS)制裁名單,限制其獲取美國關鍵技術,兩者空出的缺口,就是其他非美國技術的商機。

「每一個變動就是一個機會、一個挑戰,就看台廠能不能把握」,簡錦漢認為,二○二一年電子零組件成長的幅度會比去年大,尤其是IC製造業,舉例來說,Apple的MacBook原本採用英特爾晶片,現在Apple採用安謀(ARM)的架構,自己設計晶片並交由台積電代工,可能帶動其他廠商如華碩、宏碁跟進,未來英特爾晶片版圖若被瓜分,或許是台廠IC製造的機會。

簡錦漢坦言,現在發展的都是5G、電動車等高新科技,傳統產業如機械、工具機並沒有新的動能,工具機是資本財,要等到疫情過後,國際局勢好轉才有可能再擴廠投資,除了工具機之外,石化、紡織等傳產亦然,未來台灣經濟形成高科技強勁而傳產疲弱的K型復甦,不無可能。

至於今年產業的觀察重點,首先是IC製造相關產業,5G設備及電動車產業都需要IC才得以持續發展,尤其是5G設備才剛起步,至少有五至十年好光景。另外,工具機產業雖然未有新的發展,但二○二一年景氣上來,投資設備增加,有谷底翻身的機會。餐飲、零售、服務業目前在國內市場還不錯,未來觀光旅遊業封鎖打開會進一步提升,但各國施打疫苗進度不一,最快要等到二○二二年才能全面復甦。

宅經濟持續蓬勃興盛

生技業發展則要看疫苗推出是否順利,目前國內已有幾家疫苗大廠如國光、高端十二月推進二期臨床試驗申請。

金融業要注意獲利來源,過去低利縮短利差,有些金控公司在資產管理獲利,二○二一年歐美國家QE若退場,利率調升,會造成匯率震盪,資產價格會因此有所波動。

疫情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台灣防疫成效不錯,生活、工作依舊如昔,對於在家工作趨勢感受不強烈,簡錦漢說,歐美疫情嚴重,當地人已經很習慣在家工作,視訊會議已經成為新常態,未來即便是疫情獲得控制,出國洽談的頻率也會降低。

另外,維持防疫的社交距離,民眾減少出門購物及外食,網路購物及物流的「宅經濟」二○二一年仍會蓬勃興盛。台灣防疫的醫療體系在國際間有目共睹,疫後可加強宣傳醫療旅遊,帶動經濟成長。

※理財周刊1062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2020理財大事紀
◎封面故事>未來車大戰一觸即發
◎理財我最大>2021年展望 高新科技持續暢旺
◎全球理財觀> 漲價缺貨 當前投資選股主軸
◎房市觀察>當前購屋應注意之七大重要事項
◎林友銘台股點金錄>鐵打的將軍流水的兵
◎戰情室>看好新能源車概念股
◎AI嬉遊期海>程式交易的捨離
◎健康你我他>Hello!2021健康力更勝一切 就從天下第一餐做起
◎理善大家來>積極協助留學生及新移民融入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