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金融科技 加速旅遊業數位轉型



台灣因為防疫得當,去(二○二○)年六月解封以來,興起一波國旅熱潮,雖然國內旅遊尚不能補足國外人士來台觀光的產值,若能把握這一波國旅重塑、整頓觀光產業,化危機為轉機,不失為一件美事。

日本DMO模式 傾國家之力推展觀光

台灣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進榮指出,「政府的力量很大」,發展觀光產業政府必須帶頭做,他以日本為例,七、八年前,日本和台灣的觀光人數都是八百萬人,到二○一九年,日本觀光人口已達到三千萬人,而台灣僅成長到一千萬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日本傾國家之力,包括經濟部、外交部、觀光局等各部門都協力推展觀光。

疫情爆發前,幾乎每星期都有日本各地方的官員來台灣推展觀光,以靜岡小城來說,台灣每年到靜岡旅遊就有幾十萬人,推廣頗見成效,幾年下來,「日本人一年來台觀光一百萬人,台灣到日本超過五、六百萬人」,相差至少五倍。

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發展DMO觀光圈、區域觀光聯盟已非常成熟,資源整合提高旅遊經濟,台灣近日在交通部長林佳龍的帶領下,積極學習日本的DMO模式,如東北角結合宜蘭、日月潭串連大台中景點、阿里山聯盟等,對於景點、踩線的旅遊規劃有相當助益。

「雖然沒有像艾菲爾鐵塔、迪士尼樂園的著名景點,但是台灣有很多祕境」,林進榮說,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意外開啟台灣民眾探求走訪在地美景,過去不曾注意的農村、小鎮、山澗溪野結合在地的文化特色重新被挖掘。

探尋台灣祕境 體驗在地文化特色

習以為常的出國旅遊,轉成探索在地城鄉,觀光局適時推出主題旅遊,如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旅遊業者也祭出多樣的深度旅遊,如品酒之旅、鄉村之旅、種菜之旅、馬拉松之旅,引領台灣民眾走訪小鎮、探尋祕境,體驗不同的文化特色。

然而,林進榮認為,只有深化台灣的在地景點、主題旅遊還不夠,未來是金融科技時代,錢包、消費、旅線都在手機裡,金融科技結合觀光旅遊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