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MBA鏈結的產學平台挖寶


身為企業中高階經理人已經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為什麼還會要進修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興大學前EMBA執行長紀信義教授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解決企業經營瓶頸、建立世代傳承模式、尋求結盟機會以及獲得學校多元資源等需求。

紀信義教授以寶成集團運用EMBA資源的成功案例來說明讀EMBA的優勢,寶成集團執行長辦公室協理蔡有宜於二○一九年考上中興大學EMBA領袖組,在修課過程中,因充分了解興大EMBA這個大平台可提供的豐富資源,所以在家族成員轉戰茶品事業之際,居中促成寶成工業前董事長蔡其建來訪,藉由EMBA所鏈結的平台資源,由興大農學院提供植栽、景觀和水土保持等專業知識及人才,協助打造十一公頃的「茶文化園區」,後續的茶餐飲經營,則由管理學院協助建立商業模式,使得蔡其建得以創建熱愛的茶品新事業!這就是藉由EMBA所鏈結的產學平台所產生的效益!

融合家庭與企業主的支持 重新排序生活

對於忙碌的中高階經理人而言,重新進入校園學習,時間管理正是一大考驗。一旦決定報考EMBA,就得重新思考時間分配的比重和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紀信義教授提醒想進修的中高階經理人,最好是能得到家人和公司老闆的支持與鼓勵,這樣才能在家庭、工作及課業平衡的狀態下,專注於課程學習,至於過去可能常有的「應酬」,則可以正當的上課理由予以婉拒,重新排序生活重心,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實!

紀信義教授說,在辦學的過程中,曾看過少數個案因家庭或老闆不支持於晚間或週末進修,造成學員畢業的困難,所以興大EMBA透過多元化的社團,如體育性、音樂性及文藝性社團,舉辦家庭日活動,除了可以讓家人了解學員的學習狀況和環境,同時也能讓課程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傳遞給家人或是所屬企業,進而影響家人或同事也來進修,帶動學習風潮!

至於如何選擇學校?紀信義教授說,每校各有特色,主要是看個人在工作位階上的需求、經濟狀況以及想取得何種養分為考量點。以國際學校的EMBA來看,所需成本較高,但如果有海外業務拓展的需求,選擇國際學校很有幫助。至於台灣的EMBA,因時間機會成本不同,企業主在時間許可下,可選擇北部的名校,反之,則建議以工作區域的重點學校為考量,因為校友多、產學平台資源豐富之外,還有充足的時間可運用。

放下職場身段 來場跨領域的腦內激盪

重視個案研討的EMBA課程,由於學員大多來自企業的中高階層,甚至有些學員年紀比教授資深,難免會質疑理論的可行性或是難以放下身段來請益,這時教授如何幫助學員把學術理論聽進去?紀信義教授的見解很特別,他認為,理論就是整理過的實務!而且許多經營實務,都是根基於學術理論,包括公司理財、公司治理、組織管理、行銷策略等等。

專精財務管理的紀信義教授,就以台積電在二○○八至二○○九年金融風暴期間的財管決策為例,拿出當時的財務報表在課堂上檢視縮減人事預算的影響,尤其是資遣幾位高階工程師的決定,就短期效益來看,的確可達損益平衡,但就長期來看,高階工程師被迫到中國或其他國家發展,反而影響台灣的產業競爭力!這就是教授運用實務融合理論的教學,讓中高階經理人思考決策的面向,提高他們在經營決策上的視野。

而匯聚各界菁英於一堂的EMBA還有個特點,上課多以丟議題的方式,讓跨世代、跨產業的學員們共同討論激盪,像是企業成長、定價策略、獲利模式、創新服務等議題,透過不同角度的切入,在課堂上常激盪出思維革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