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不是魷魚利空遊戲測試人性
九月台股先後歷經恒大風波、美債殖利率飆升、中國限電,以及美國債務上限的超完美風暴,市場看法轉趨悲觀,十月股災說法蔚為主流,並且認為台股將歷經如近期神劇「魷魚遊戲」般的生存保衛戰,言下之意台股任人宰割。
上月專欄筆者提到「台股十月中後有回檔,十一月初見底後回升」的論點,當時認為的十月回檔不外乎立基在「10/18美國債務上限、美國政府關門」這個疑慮。但利空買一送三紛至沓來,提早出現於中秋後碾壓台股,這個提前的壓回確實是筆者始料未及。
但我認為,先死而先生的可能性極高,本波壓回至十月初反可提早實現落底的預測,緊接後頭的楔型回升波看法仍不變(見附圖)。之所以不用如此悲觀的主要原因在於:
*恒大事件不及2013年中國地方債信風暴
恒大債務違約其實已醞釀一年,至今年才因原物料高漲及北京政府打房正式引爆。一言以蔽之,筆者認為殺傷力約較年初的「萬達集團破產事件」為大,但不及2013年影響中國一整年的地方債信與影子銀行風暴。
目前消息正走向:中國官方計畫讓國有企業與萬科等有國家背景的地產開發商參與收購恒大資產,但很難講這不是北京政府「共富論」下的計畫性舉措,目的在一一國有化。也意謂此事件影響有限,至少還在北京政府可控範圍,自然不致燎原成金融債信骨牌效應。
對照上証指數目前還守在季線及半年線之上,多頭架構並未遭嚴重破壞可以想見。況者,筆者一再強調中國的有錢人近期不斷外移資產,台灣成為其選項之一,對台灣房市及股市都是加分。
*美債上限不用放大,2015、2018年政府關門事件已習得經驗
美債上限問題的極致就是美國政府要被迫關門,但這也非太陽底下新鮮事。
第一次發生在2015年八至十月,歐巴馬時代下兩黨角力,就曾因墮胎問題上持強硬立場的保守派共和黨人威脅要切斷公共部門所需資金,美國政府於十月初面臨短期關門。最近一次則是2018/12/22,總統川普拒絕簽署不含美墨築牆經費的臨時支出法案,導致美國政府停擺35天,也是最長一次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