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再等等
霜降,第一個出現寒字的節氣,意味著準備過冬,不意外的紐約NYMEX原油上周也見到每桶84.22美元新高價,因天然氣大漲,改用石油發電的需求漸增,加上OPEC+對增產不積極,以及俄羅斯與歐盟的北溪二號管線之爭,油價在去年疫情爆發負油價結算利空確認底部後,這個冬天碰巧遇上雙反聖嬰年,有可能氣溫偏低,加上歐洲缺氣、中國保電、供應鏈瓶頸未除,美國市場衡量未來通膨預期的指標已攀升至十年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通膨是暫時還是永久
十月廿一日,十年期盈虧平衡通膨率升至2.62%,為二○一二年九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並且高於聯準會2%的長期通膨目標。五年期盈虧平衡通膨率則升至2.86%,為二○○五年三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從各種跡象來看,美國這個聖誕節的大賣場架上將大量缺乏商品,美國民眾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將進一步推升。長期通膨預期指標的上升表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對通膨產生更持久的影響。
於是市場爭論的焦點在:美國的通膨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本次通膨上揚,是架構在各國政府因疫情而採取積極性的紓困方案,提高民眾的儲蓄力,造就強勁的消費力需求。另一方面,因企業提高庫存應對防疫措施造成的供應鏈瓶頸,供需失衡所造成的通膨上揚,不是聯準會歷來願意通過調整貨幣政策來降低的通膨。
所以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H. Powell)從五月就開始用「通膨暫時論」安撫市場,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對抗通膨,通膨上升的壓力沒有改善,經過半年,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已經連續五個月年增率上揚超5%,而且似乎還會惡化。
鮑爾認為還不到加息時候
鷹派的聲音越來越大,逼得鮑爾十月廿二日表示,現在是縮減購債規模的時候,而不是加息,如果經濟大體上能像預期的那樣發展,縮減購債將在明年年中完成。一旦推高物價的供應鏈瓶頸緩解,通膨應該會回落,目前應保持耐心,專注於讓勞動力市場恢復元氣。
從鮑爾的言論可以察覺傾向鴿派,有點放任通膨發展的感覺,不排除跟明年二月能否連任有關。畢竟明年要期中選舉,維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執政的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