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然後呢?



美國聯準會現任主席鮑爾在感恩節前終於獲得拜登提名續任,不到一個月時間,馬上變臉如翻書般,由大鴿派轉為大鷹派,十二月十六日的FOMC利率決策會議後表示,將加快Taper的速度(這在市場的預期中),每月減少購買二百億美元的美債和一百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並暗示將在明(2022)年三月結束量化寬鬆,在明年將升息三次,點陣圖甚至暗示後年也升息三次(超乎市場預期)。

升息一年之後 經濟成長趨緩

高盛加碼認為,聯準會明後年各自在三、六、九月升息,十二月縮表,是目前最鷹派觀點。傳統刻板印象中,降息等於股市走多,反之,升息等於股市走空。但根據統計數據,因為貨幣政策有遞延性,通常升息一年後才會出現經濟成長趨緩的模式,平均而言,在升息週期的第一年,實際GDP成長為+4.8%,但在第二年放緩至+2.7%,第三年為+2.1%。

所以上期我在《理財周刊》全球理財觀專欄中提到,從1955年以來,一共有十三個升息週期,平均時間不到兩年。如果從宣布升息當天開始計算,歷史上的經濟衰退平均會在三至三.五年後出現,S&P 500指數在升息週期開始後的九個月到一年後開始拉回,平均來說,在十三個升息週期中,S&P 500指數在週期開始後的九至十個月裡平均報酬率都不是正數。

明年三月之前 慎防股市拉回

不過,這次因COVID-19所引發的經濟週期是歷史上罕見的特例,衰退來得快,復甦得也快,加上網路資訊發達透明,股市似乎更有效率的定價,時序來到年底,國際股市恰巧出現由高位拉回走弱的跡象。

例如恆生指數破底,今年跌-16.51%,日經指數從30715高點拉回,也只剩下1.51%累積漲幅,在拜登積極打壓油價,明年疫情在疫苗接種國家可能趨緩,同時數位化轉型的熱潮達高峰,科技股的本益比因升息而下降,在馬斯克率先申讓10%持股的動作來看,明年三月聯準會召開FOMC之前,全球股市可能迎來一波修正。

傳統觀點認為,市場應在第一次升息時買入,在第二次升息時賣出。因為在需求強勁成長和景氣循環的牛市背景下,第一次升息是有利可圖的加息。但這種選擇時機的操作方式運用在現在是錯誤的,因為通膨已經失控,美國十一月CPI年增率上漲6.8%,為1982年六月以來最高水準。即使結束量化寬鬆的步伐加快了,各國央行對通膨的失控程度也只是稍微好一些,於是明年的美國將遭受通膨和利率雙重打擊。

每個升息週期 多半經濟衰退

聯準會以就業與通膨為己任,非常專注於克服過高的通膨,並能夠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而不引起經濟衰退,但事實上聯準會並沒有達到這個目標,幾乎每一個升息週期都以經濟衰退告終。

例如1929年大蕭條、1937年的政策錯誤、1974年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破產、1982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0年儲蓄與貸款危機、1994年墨西哥披索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007年次貸危機、2018十月貿易戰等,都出現聯準會升息的跡象。只不過,在美國債赤字越來越高的背景下,聯邦利率的高點也越來越低,上個世紀末還有5-6%,現在3-4%就差不多到頂了,換言之,習慣了低利率環境,真的就回不去了。

在全球央行陸續進入到升息週期,中國可能是唯一逆勢貨幣寬鬆的國家,十二月十五日中國央行下調準備金率,二十日再公布十二月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為3.80%和4.65%,一年期利率下調5bp,五年期利率維持不變,這是人行二十個月以來首次大幅下調基準貸款利率,上一次LPR利率下調發生在2020年四月。

人行中止寬鬆 代表經濟觸底

中國能夠在利率政策上與歐美主要國家不同步,就是靠著控制原物料供給與需求,達到控制通膨的目的,所以當經濟衰退時,就可以藉著降準與下調LPR利率達到量化寬鬆的刺激效果,同時中國的利率又比歐美來得高,資金外流的現象會比較不明顯,所以中國的股匯債市的波動起伏受到歐美市場的連動性較低。

但是有一點是之前就提示過的,中國的全面降準不會只有這一次,根據以往經驗,農曆春節前是中國企業資金周轉最吃緊的時刻,今年在恒大破產事件之後,預告著在明年中共二十大之前,北京當局可能會採取擠膿包的方式,讓改革多年後所潛藏的不良問題一一曝光,經濟緩步下行伴隨著持續降準是進行式,因此當中國央行中止量化寬鬆時,就代表這波經濟衰退觸底。

※理財周刊1113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升息,然後呢?
◎封面故事>缺電危機浮上檯面 替代能源重獲重視
◎理財我最大>重病罕病救星 幹細胞療法新趨勢
◎全球理財觀>當沖降稅再延三年 冬至轉運再戰萬八
◎企業巡禮>惠民實業啟動IPO 專注循環經濟
◎網路新聞1>樹人餐飲研習 打造樂齡照護健康
◎網路新聞2>亞果生醫獨家萃取技術獲國家新創獎
◎網路新聞3>青溪特區地標隔震宅 站上4字頭表現亮眼
◎網路新聞4>艾斯移動於高雄市舉辦第二屆SDGs城市論壇
◎網路新聞5>TIRI串聯專業建立指標 協助企業落實ESG
◎財經瞭望台>疫情下的2021年 這五大紀錄改寫歷史
◎房市觀察>央行第四波打炒房效應之檢視
◎發現新創>Lydia AI要建構健康生態圈
◎AI智能交易>你對程式交易的誤解
◎ETF資產增長術>國際資金卡位低基期陸股 鎖定新經濟產業
◎理善大家來>僑外生需要與時俱進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