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曜瑋 要以KryptoGO超越獨角獸
2015年《經濟學人》將區塊鏈比喻為「信任機器」,自此之後,無論資產買賣抑或金融交易,實體與虛擬世界的界線逐漸融合。區塊鏈在全球經濟與科技受到高度重視,然而在其正式躍上主流舞台之際,大量的資金炒作虛擬貨幣,加上不受政府監管,使得「吸金」、「洗錢」之名如影隨形。
新創公司KryptoGO為一區塊鏈科技團隊,成立於2019年,開發Regtech(Regulatory Technology)技術,也就是以「監理科技」為主要發展核心。
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搭配完整的全球反洗錢資料庫,透過AI人工智能進行交叉比對,提供金融機構反洗錢資訊。團隊成員包含金融、風控、法務、區塊鏈、密碼學、AI等專家,內部甚至有兩位CAMS(Certified Anti-Money Laundering Specialist)國際公認反洗錢師、三位ISO27001主導稽核師,其中一位,即是KryptoGO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歐曜瑋(Kordan)。
四次創業奠基軟硬實力 立志讓區塊鏈走入每個人的生活
台大資工研究所畢業的歐曜瑋於2012年進入幣圈,當時比特幣仍遠低於一百美元。包含KryptoGO在內,歐曜瑋曾經歷四次創業,「第一次是在學生時期,跟學長學弟整合PTT『表特版』與『Wanted版』與手機上的iBeauty99以及LinkWish參與了第一屆的『AppWorks』。」結束第一次創業之後,歐曜瑋到瑞昱半導體當了三年的替代役,憑藉不凡實力以及受主管重用,第二年即代表瑞昱參與WiFi NAN協議的制定。「在瑞昱半導體的那三年,真的影響我很大,教會我最多的就是跨部門的協作以及與人的相處。」人生的路從不會白走,在瑞昱奠基的軟實力,如今也成為歐曜瑋帶領KryptoGO步向成功的因子。
歐曜瑋的第二次創業是由美國上市公司「世紀互聯(VNET)」內部孵化,此次經歷也開啟他對區塊鏈的研究。第三次創業則是在「柯賓漢(Cobinhood)——世界第一個零手續費交易所,更曾經被當時的科技部長陳良基點名為「台灣未來的獨角獸」。歐曜瑋憶起當年離開的原因,「因為在經營理念上無法達成共識,所以選擇離開,離開後我就決定嘗試與過去不同的做法,改以Top-down(由上而下)的方式先獲取政府跟金融業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信任,讓區塊鏈走入每個人的生活中。」
協助金流透明化 監管流程自動化
第四次創業,歐曜瑋成立「KryptoGO」,以「Go with Transparency」作為標語,意指協助金流透明化。區塊鏈的匿名特性,使得交易所或錢包公司無法追蹤實際交易用戶,容易增長風險,因此不論是政府抑或是一般民眾,許多人仍認為區塊鏈可能淪為金融犯罪洗錢的溫床。
根據KPMG(安侯建業)指出,全球銀行業每年投入金融犯罪防治的總金額達二百五十億美元,大部分還是KYC(Know Your Customer)的人力審查等相關作業支出,對此,歐曜瑋表示,「KYC的審查不僅慢,人事成本也高,尤其虛擬貨幣無國界,我們為在區塊鏈與金融科技創業的公司,提供監管即服務(Compliance as a Service),讓他們能夠專心開發產品,合規的事情交給KryptoGO。」
為解決區塊鏈「匿名性」所帶來的阻力,歐曜瑋認為最好的因應方式即是發展監管科技工具,即時追蹤區塊鏈交易。KryptoGo以最先進的金融監理調查引擎,透過AI技術將監管流程自動化,協助金融機構快速識別高洗錢風險,並從KYC走向KYABC(Know Your Address-Business-Custo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