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河-KY 減碳ESG綠色企業楷模


策略抉擇必須在前瞻中展開,卻只能在回顧中領悟!在現今速度快到令人目不暇給的競爭環境中,策略失誤的代價是非常沉重的,但企業每天又被迫必須在不完美或不完整的資訊條件下運作,所以可預見營運面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的發生可說是必然的現象。

評估企業管理者績效良窳的關鍵,在於他有沒有能力盡量地弄清楚危機是如何發生、如何蔓延、如何演變,以及最重要的是他能否拿出應對此困局的解方。過去五年綠河曾經猛龍過江站上巔峰,也曾墜入痛苦無間境。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未來五年綠河將迎來高光重現芳華,所以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綠河-KY(8444)以天然橡膠實木板材加工起家,一度是泰國最大橡膠實木出口商,2006年轉型投入塑合板自動化生產,現已成為亞洲最大橡膠木塑合板製造商,並於2015年10月上櫃掛牌。

綠河當前股本8.98億,2021年公告營收57.52億,稅後淨利法人估超過3.6億,稅後EPS法人推估4元起跳。2015~2020這六年EPS分別為15/4.2元、16/7.14元、17/9.48元、18/-1.35元、19/-4.18元、20/-0.27元,EPS合計共15.02元,總配發現金股利11.5元,總配發股票股利1.6元,總派息率87%。創辦人家族當前持股超過60%。

後發先至強勢崛起五載即登頂

當前一般使用的木材資源分類包括實木、膠合板(夾板)、MDF中密度纖維板與PB塑合板。各國政府保護森林戰略資源態度以及環保意識越來越明確,各國法規都三令五申禁砍禁伐,導致原木價格越來越貴。而MDF中密度纖維板最大缺點就是非常耗能,所以若單就成本面來講塑合板是前述幾種木材資源裡價格最低的。若用最粗魯的方式劃分,塑合板就像Toyota(價格最便宜使用量最大),中密度纖維板則像Benz(價格較貴且使用量較少),實木就像是Bentley(價格昂貴且使用量稀少),膠合板是類實木。

塑合板(PB板)產品應用廣泛,主要用於定制家具、廚衛家具、建築裝潢等領域。塑合板是從歐洲開始的,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的時間。若在PB素板的表面貼上各種不一樣的皮,它就會產生不一樣的質感與功能,塑合板被歐美市場大量使用是一種環保潮流趨勢,舉例來說Panasonic的高階廚具就是塑合板做的(https://essales.tw.panasonic.com/product/l-class/)。當前歐洲家具中有60%是使用塑合板。

亞洲第一條連續式壓機塑合板自動化生產線在2006年的泰國開出。塑合板對當時的亞洲來說可算是一門剛萌芽的新興產業,各國政府森林資源禁砍禁伐導致塑合板原料取得門檻極高,綠河經過深入調研後總結出全球林業資源最多是泰國,於是在2006年決定由實木轉型投入到塑合板自動化生產。因為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產量約占全球產量三分之一。

橡膠樹是經濟農作物,超過20年後所產生的膠水就會變少,農民就會自行砍下橡膠樹重新種植,綠河則是利用橡膠樹來當製板的原材料。因為橡膠樹有一個特性,砍伐下來七天以後就會腐爛,所以在七天內必須做處理,綠河在泰國投資蓋塑合板工廠後,工廠方圓二百公里的膠農們就會把砍下的橡膠樹有秩序地運到綠河塑合板工廠。

十年一瞬匆匆過,到2015年綠河在台灣掛牌上櫃時其年產能大約是30萬立方米,但這數字僅能算是亞洲第一批投入塑合板業者中排後段班的水平。有趣的是接下來的時間,綠河後發先至強勢崛起,僅僅用了五載寒暑就以105萬立方米的產能登頂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