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升息基金怎麼配置最保值?
2021年,疫情、塞港及通膨問題壟罩全球,來到今年,疫情稍微緩解,然而,烏俄戰爭,能源、糧食價格走高,塞港問題更加嚴重,可能導致通膨居高不下,FED的升息是否成功抑制通膨,仍需觀察。
去年缺貨題材,帶動電子科技類股走強,各廠商已在去年底拉貨庫存,來到今年,供不應求的狀況逐漸緩解,換句話說,去年漲缺貨的題材,像是電動車、元宇宙、半導體等高成長的類股,今年可能拉回修正。
原本預估塞港問題會在下半年緩解,航運股呈現先上後下的走勢,烏俄軍事衝突,黑海地區被封鎖,許多散裝航運繞道,成本上揚,若持續一個月或一個月半,塞港問題恐延續一整年,今年供應鏈的情況不太樂觀,航運股依然強勁。
另外,由於變種病毒Omicron的症狀較輕,許多國家陸續解除邊境隔離,去年跌深的觀光產業、航空業會在今年會有機會反彈。
平衡型股票基金較具優勢
各國祭出升息抑制通膨,在升息的環境下,金融、能源、原物料相關產業的標的相對受惠。但是能源、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加上地緣政治影響,不適合長期配置,建議投資者以平衡型的全球股票型基金規避震盪的風險。
柏瑞投信投資長黃軍儒說明,升息環境下,價值股會比成長股表現好一些,但不代表成長股就沒機會,因為現在成長股有很多大型的科技龍頭,不管升息降息,它們都有主導市場的能力和議價能力,成長型和價值型齊頭並進比較是今年的主軸。
因此,投資者要明辨哪些是具有龍頭地位、有穩定現金流或議價能力的廠商,哪些是靠題材、沒有實質獲利的廠商,前者在升息的環境下更有機會勝出。
以成長股來說,Apple、Goodle不論從硬體、軟體、廣各告收入,都有穩定的現金流;反觀臉書的用戶流失,跨入元宇宙概念,短期對營收沒有多大幫助,同樣是尖牙股,股價走勢有很大差別。價值股,像是金融股、傳統工業類股,這些有穩定現金流、高股息的標的,更受到市場的親睞。
歐美高收益債可進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