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亮的傳統市場慶祝—五股市場(上)
家鄉在新北市五股區,二?二二年七月,工商路三號,生出了一座嶄新的傳統市場—「五股公有市場」。利用閒置多年的五股公有停車場一樓,從無到有打造一座全新的傳統市場,禮物似的簇新明亮,機能俱全,營運時間亦從一般早市的中午,延長到傍晚才打烊。我是土生土長本地居民,及傳統市場愛用者,為家鄉的新市場滿心慶祝。慶祝方式,除了勤於來訪,就是藉本文分享家鄉的特色農家,傳承五代百年老舖,聰明勤懇的青年創業。邀請讀者諸君,來此體驗舒適的新市場,並時常利用,助它茁壯。
五股近年成為新北市人口成長率第三大的區域,有九萬人口,卻長年缺乏一座公有市場。地方早市僅成州市場,是散佈於老街巷之間的路面市場,利用較為受限。另有五福臨時市場,屬於黃昏市場,作息與部分居民錯開。因此不少五股人只得跨區購物。就以我自己的家庭為例,媽媽外婆上蘆洲的早市。阿姨則慣往泰山公有市場。
五股公有市場來得晚,但很可能來得好,不偏不倚出現在大疫之後的關鍵時刻。疫情改變購物習慣,一方面往電商大幅傾斜,另一面仍有連鎖超市和外送平台夾擊。
作為重度市場使用者,一向知道優質的傳統市場,相較於規格化的連鎖通路,貨品選項更富饒,且緊繫在地風土。然而,當代消費者對傳統市場的諸多顧慮,仍有待一一設法破解,在五股的新市場裡,處處可見創新的思考,與徹底的實踐。
傳統市場的溫度
傳統市場的內核是溫度。除了生鮮與環境溫度,更是人間的情感溫度。一座市場對溫度越敏感,就越安全宜人。
愛上傳統市場的人,珍惜其人情熱暖,與流動的民間智慧。因此一座新市場,應首先善待市場中人。熱島效應下,如今台北盆地的夏季氣溫,動輒高達四十度。酷熱天候使攤商的工作環境更形惡劣,年輕一代的從業人員望之卻步,顧客也提不上勁。
五股市場位於室內,營業時間空調沁涼。樓上即是立體停車場,室內停車後下樓採購,全程不受日曝,主入口的雙層門片加空氣門,阻冷氣外洩。熟食和用餐區,則局部調低空調溫度,因此我多次站在煮麵下水餃的攤前,煙熱亦不沾身。
此外,大熱天裡,在傳統市場採購溫體肉品和現流海產,無可迴避的衛生與鮮度疑慮,也大幅改善。
一般而言,市場攤商凌晨開始批貨,生鮮尚未開賣,即一路失溫。五股市場招商時,全面要求攤商採用冷藏設備。此外,場內闢有「低溫肉品加工區」,肉販可於獨立冷房內,進行畜肉分切與加工。處理區內,去骨機,絞肉機和熱水一應俱全,熱水有助清潔殘油與肉渣,避免水管堵塞和蟲鼠留滯。分切完成的肉品,跨幾步路,即送回自家攤位。經過市場處的溝通與補助,多數攤商採用密閉型溫控攤檯。控溫得當,肉品衛生可靠。門片封閉,則降低生鮮與外部接觸,使空氣通爽,無生腥味。
硬體講究,是對使用者的體貼
近來各地市場改造的出色案例不算少,不過,從硬體根本改善的倒不多。倘若僅僅換上有新式招幌,改變光源色彩,效仿海外做法以木箱盛裝蔬果。在平面照片上吸引人,實際的使用經驗未必有感改善,則治標不治本。
聯繫上新北市政府市場處工程管理科的的王嘉國股長,希望多知道一些五股市場在營造基礎上的提升。
首先是生熟分離。五股市場內共104個攤位,熟食區集中於場內左側和四周臨窗區域,中為蔬菜水果,右側才是肉品海鮮。許多人有過在傳統市場用餐的經驗,縱使小吃美味,周遭仍稱不上舒適。五股市場熟食區集中,設有座位和洗手檯,充足光線穿窗而入。在傳統市場內飲食而得此環境,實在可喜。
生熟分離的安排,且兼顧地板下的污水流向。五股市場的排水系統以不鏽鋼材質取代傳統市場的混凝土水溝,油污不易附著淤積。並設下四道截油設備,從熟食區的輕度油污,一路到生鮮區的重度油污,層層過濾。污水濾成清水,達市定排放標準才入下水道。因此室內無臭,實為結構設計使然。
場內走道足有三米寬,人潮稠密時從容,量販店尺寸的大型推車亦不擋道。通道寬闊,對嬰兒推車和輪椅族群最是體貼。我觀察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輩,由幫手推著輪椅逛市場,很能感受生意盎然,提振心情。五股市場有兩道無障礙坡道,電梯直通停車場。入口的階梯,每階僅十五公分踏高,長輩與兒童易於登階而不致絆倒。另外,新手媽媽可推著嬰兒車在平坦的市場裡購物,並使用市場內的哺乳室。哺乳室備有獨立飲水設備,更罕見於其他傳統市場。我深以為,市場硬體的升級,從來不僅視覺上的美觀豪華,而在於對使用者實際的設想與支持。
許多年輕朋友告訴我,上傳統市場,最怕問價。五股市場攤商中,不少人是青年創業,已慣將價格用小標牌寫下,清楚透明。後疫情時代,攤商們亦採納多種電子支付系統。我回想母親從前在傳統市場買生鮮,買單時總備妥整數,避免找零,心裡那層衛生顧慮,今日亦可改由電子支付化解。
一場積極而細膩的革變正在五股市場發生,透過軟硬體調整,使傳統市場保有特色之餘,成為更適應現代生活的精進版本,且能對其他公辦或私人市場,形成示範作用。時代飛速,傳統市場不進則退。如此一座淨爽明亮,兼顧人性的五股公有市場,除了造福地方,更是這種古典買賣形式的一大邁步。
(本專欄撰文者為《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作家洪愛珠)
※理財周刊1148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缺電商機延燒
◎封面故事1>限電效應 太陽能與面板受惠
◎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資深操盤手教你打造股市獲利DNA
◎全球理財觀>OPEC揚言減產 歐洲能源危機在大旱中升級
◎理善大家來>理善國際關懷協會透過藝聚空間啟動生活美學對話
◎新聞熱線>X-SUMMIT亞洲峰會打造未來新世界
◎新聞熱線>女韌極限論壇 邀女性打破框架創造可能
◎新聞熱線>為新亮的傳統市場慶祝—五股市場(上)
◎新聞熱線>為新亮的傳統市場慶祝—五股市場(下)
◎新聞熱線>科技新都要解渴 臺南轉身水永續之城
◎國會看財經-江永昌觀點>面對新興金融科技 央行金管會應攜手合作
◎房市觀察>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住宅類卓越獎作品
◎生技趨勢>台寶生醫打造新一代幹細胞療法
◎高齡金融>意定監護人、信託監察人該具備的智、仁、勇!
◎AI智能交易>勇於挑戰權威的交易視野
◎ETF資產增長術>電動車產業比重逾三成 深中小指數押龍頭企業
◎發哥好宅面面觀>921國家防災日 不可不知的建築結構與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