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搶水大戰 新興水源強化科技造水


南臺灣烈日高照的午後,臺南科學園區大片鋼構廠房外,大型重機具、工班正在加速趕工,全球晶片荒正催促著半導體業者擴大產能。

近幾年,從台積電、聯電到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紛紛將研發產能由北往南延伸,驅動供應鏈移動,促進南臺灣半導體聚落擴大,然而,龐大的產業聚落商機背後,卻潛藏著嚴峻的危機:缺水

耗水產業坐落缺水之城
耗水產業南遷,帶動南臺灣用水量高速成長,根據科技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度臺南科學園區平均每月用水量登上臺灣三大科技產業聚落之首,達到近20萬噸,以單日用水量計算的話,占臺南市單日用水量的7%,未來,隨著產業聚落擴張、氣候變遷之下降雨型態轉變,產業供水只會更加吃緊。

做為用水大戶,缺水成了高科技業者的阿基里斯腱,致命的要害。台積電在101年度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中假設,若臺灣每10年會發生一次乾旱,對其營收影響約小於1%。

除了立即、顯見的營收損失,缺水對企業聲譽的衝擊也是一大風險。2021年臺灣鬧乾旱,三大科技產業聚落所在的新竹、臺中、臺南陸續實施限水措施,同一時間又碰上全球晶片荒,內憂外患夾擊之下,海外廠商都害怕臺灣半導體業者無法準時交貨。

台積電自建再生水廠 科技廠拚水資源永續
如果交貨都有困難,運營無法持續,又如何談永續?

翻開台積電、群創等半導體業者的ESG永續報告書,不約而同地將水資源短缺風險列在「嚴重」等級。

除此之外,蘋果已開始要求其供應廠商盤點水足跡,可預見不久的未來,水足跡將和碳足跡一樣成為世界共識,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水可用、水風險管理是否到位都將成為上游廠商採購、合作時重要的檢視標準。

面對這場水危機,臺灣產業準備好「打水仗」了嗎?

「目前園區內用水量超過300CMD(立方米/每日)的用水大戶,占整體用水量的97%,因此我們也積極輔導業者加強節水成效,像是廢水和雨水回收系統的建置,最近這幾年實施有成,目前南科整體的廢水回收率已經達到87.6%,」南科管理局表示。

而4年前台積電3奈米廠確定落腳臺南科學園區時,南科在環評中承諾使用8.3萬CMD(立方米/每日)的再生水,目前已由台積電承攬6.7萬CMD(立方米/每日)的水量,部分則分配給聯電以及群創等廠商,南科管理局指出,未來臺南園區如有新增廠商用水,會依廠商特性要求使用再生水。

其實國內半導體大廠對於「不能再看天吃飯」的危機意識早已啟動,為了減少對自來水的依賴,台積電早一步在臺灣擴大投資水處理技術。

2021年大旱期間,台積電南科廠靠著精進的節水措施、廢水回收系統以及水車運補順利挺過限水期。

台積電指出,去年台積電廠區平均製程用水回收率達到85.4%,使整體回收系統增加248 萬公噸節水量,即便在旱期也能滿足廠區的用水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不僅透過廢水回收達成水資源再利用的目標,甚至將工業廢液回收,以期透過資源再生技術達到零廢棄目標。

他們將廢水中特定物質提出,轉換成資源循環商品,例如:含鈷、銅「廢液」製成高純度的鈷、銅管;利用氨氮廢水中的氨,製成工業級硫酸銨晶體等,這些再生材最後都被重新再利用。台積電表示,光靠廢液的回收減廢,每年可以締造超過17億元臺幣的效益。

除了訂水車、努力優化水回收系統,台積電希冀做到未雨綢繆,下一步,他們要將南科的工業廢水,變成自家工廠用水。

「面對極端氣候,為了降低用水風險,並因應先進製程用水的潔淨度與用水需求,我們積極拓展多元水資源,將市政污水與工業廢水資源化、再利用,希望能逐步降低對自來水的依賴,這是台積電興建再生水廠最主要的目的,」台積電表示。

這座即將在第三季啟用的再生水廠,未來將扮演台積電備援水源的重要角色。

穩定水源 南臺灣產業發展關鍵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公布的數據,南科園區用水量預估在2026年將達到33.5萬CMD,也就是說,短短三年間園區整體用水量可能成長一倍之多,就怕屆時產業用水再度出現缺口,南市府加緊推動再生水廠的興建進度。

臺南市共有三座公共再生水廠,目前永康廠一期完工進入試運轉階段,而安平廠一期預計今年第四季啟用,另外仁德廠則預計在113年底一期完工。

「對科技廠來說,過去使用自來水每度最多只要付12元,若改用再生水每度要價20元,價差兩倍之多,並非每間廠商都能買單,」負責仁德廠統包工程的工程顧問公司AECOM執行總監陳立儒坦言。

臺南市長黃偉哲也舉例,「像日本東京都是再生水價格比較低、普通水價格較高,這樣才能促進民間接受再生水。絕大多數國家再生水價都比自來水低,只有臺灣相反。臺灣扭曲的誘因結構根本沒辦法推進水資源與再生水有效利用。」

臺灣低廉的自來水價成為再生水推動的最大阻礙,這也使得地方政府在蓋再生水廠前,尋求廠商需求與意願時常常吃上閉門羹。

陳立儒進一步指出,部分業者也會因為未曾使用過再生水而有所疑慮。

對此,站在第一線的南科管理局觀察,臺灣再生水技術已日益純熟,再加上國際對ESG與SDGs等企業永續經營指標的重視,相較於以往,廠商使用再生水的意願已有些許提高。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受訪時直言,「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水和缺電。」

儘管再生水的建設與水資源政策的推動,道路阻且長,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氣候危機,當水資源成了產業經濟動能的關鍵,臺灣得再加快腳步。

※理財周刊1149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殺通膨要犧牲更多
◎封面故事1>汽車零組件 接棒補漲
◎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城市微影 菜市仔轉型路
◎理周幫幫忙>台股萬五保衛戰 接下來這個價位很重要
◎理善大家來>一之軒一燈照隅 萬燈照里
◎藝饗新視界>理善藝聚空間 展開全新全益的對話
◎22週年慶女性理財投資專題>除了存錢,多做一件事 讓妳追求自我實現更近一步!
◎新聞熱線>Q Burger獲第四屆品牌金舶獎
◎新聞熱線>久旱「造」甘霖 再生水的秘密
◎新聞熱線>中華海洋生技養殖技術獲金舶獎肯定
◎新聞熱線>金舶獎》商總攜手企業組國家隊打天下
◎新聞熱線>金舶獎國際授權代理輸出組十家企業獲獎
◎新聞熱線>科技業搶水大戰 新興水源強化科技造水
◎新聞熱線>重威力挺品牌金舶獎!走向國際化
◎新聞熱線>馬稠後百業進駐嘉義,打造新共好生態圈
◎房市觀察>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得獎作品
◎全球理財觀>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其實敲響的是美國經濟衰退的警鐘
◎生技趨勢>眼光獨到 宏碁智醫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搶市
◎行銷數位轉型>零售分析框架與儀表板完整解析
◎高齡金融>弱弱相殘的長照人力勞動政策何時了!
◎AI智能交易>中小型股活蹦亂跳!
◎區塊鏈貨幣戰爭>八月下跌破壞七月反彈結構 比特幣在二萬上下震盪整理
◎房市放大鏡>未來之星「生態社子島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