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生創業路: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2015年,鄭伊伶憑著一兩年工作資歷,在二十五歲創辦家用清潔劑品牌「淨毒五郎」,產品從滯銷,到年營業額突破五千萬,讓她初嘗成功創業的滋味。這一次,與鄭伊伶對談,在她身上感受能量與熱情,談創業的酸與甜。

*設好停損點就前進 別花時間徬徨!

鄭伊伶職涯前十年的故事,像場冒險。二十五歲,多數人初入職場,堪稱職場菜鳥的年紀,還在摸索,還在躊躇不前,而她毅然辭去工作,邁向創業之路。我問她,勇氣從何而來,她毫無猶疑脫口說,「就是一股衝動」。

鄭伊伶堅定的口吻,霎時可以感受到,她所謂的「衝動」並非全憑初生之犢的爛漫與勇氣,其實背後有所盤算。

「我先算了算我的機會成本,最壞的狀況就是賠掉投入的資金與時間,但當時在化妝品行銷公司擔任行銷,薪資並不高,年資也很低,損失也不會太大,就算失敗也還能重新來過。」

她思索了一會接著說,「愈年輕,賭注愈小,機會成本也就愈低。面對未知,我們都會感到害怕,但與其把時間拿來徬徨、猶豫,不如勇敢邁出步伐,但前提是,必須先做好最壞的打算。」

創業也是一場投資,如何控制風險,關鍵在於設定停損點,於是二十五歲那一年,鄭伊伶與合夥人各自出資五十萬,她們決定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放手一搏。
這就是淨毒五郎最初的起點。

*要不要合夥、資金運用皆是學問

鄭伊伶預見創業最壞的情況,但她沒預見的是過程中的危機與挑戰。

創業的第一個困難,資金見底,營運陷入困境。

初期,鄭伊伶與夥伴將大筆資金投入產品的開發,但在品牌還沒打出知名度,銷量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存貨銷售比過高,周轉率低,做了一堆產品,卻無法變現,公司差點斷炊。

眼看不到一年,資金就快用盡,鄭伊伶與夥伴積極探詢線上與實體通路的上架機會,所幸淨毒五郎標榜對人體無害、友善環境的品牌理念與包裝獲得零售巨頭青睞,加上創業計畫的通過,獲得資金贊助,她們求得一線生機。

「我覺得滿幸運的,當時公司真的就快bye bye了,還好有大型通路商的肯定與天使基金的挹注,讓我們活到現在。」

緊接著,鄭伊伶面臨到創業的第二個挑戰,拆夥。

鄭伊伶解釋,正好她與創業夥伴同屬行銷專才,雙方對於品牌定位、公司管理偶有磨合與分歧,最後決定拆夥,讓兩者的角色與工作分配有更好的定義,避免繼續內耗。

「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滿無知的,」鄭伊伶莞爾而笑,「因為沒想太多而創業,但確實也因為想不多,所以在初期碰上了一些危機。」

鄭伊伶提醒要合夥創業的年輕人,在創業之初就應該確立一位領導者的角色,避免50:50的出資配重比,這樣雙方在有分歧時,容易各持己見,不願妥協,使溝通陷入困境,形成內耗。

另外,資金的分配與運用應該要有所規劃,並進行風險管理,避免將不合理的資金配比,全投注在執行某一個環節,當進入到下一個環節時才發現資金用罄。

創業就是歷險,鄭伊伶也從中發現,原來自己身上有那麼大的力量:遇上挫折,很快就能整頓好自己,再出發。

*女性創業與無意識的性別偏差

鄭伊伶聊起二十五歲剛創業時,經常是一人戰隊,單槍匹馬去提案,偶爾總會遇上一些「意外」,讓她備感威脅。

「我之前就遇過,一開始與業主約在餐廳碰面進行提案,但沒想到對方中途提議改地點,要我上他的車,當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反應,」鄭伊伶硬著頭皮上了車,內心卻忐忑不安,「雖然有繞去其他地方,但我還好好活在這裡。」所幸讓人捏把冷汗的經驗,最後還能哈哈笑著分享。

這個經驗讓她感受特別深刻:女性創業所遇上的人身安全威脅可能比男性還要多。

另外,她也提到初出茅廬時,每每提案或是與業主討論業務,總會隱微感覺到對方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可能是對於年輕小女生的成見,對方本能地沒有想要聽你說話,其實這種感覺讓人挺不舒服的,」鄭伊伶語露無奈。

或許是年紀輕、經驗不夠多,也或許是自身外顯性格較為柔軟,讓她在創業初期難以取得客戶或業主的信任。

「不過我認為這也無妨,因為只要我認真分享我們品牌的理念,會員、回購與響應等所擁有的資源,對方聽到一些關鍵數據,就會轉換態度,認真的聽下去。」

鄭伊伶深知,商場如戰場,到頭來只有「實力」能替自己說話,與其設法改變他人的偏見,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達到工作上的成績,談成生意,也贏得尊重。

*打造工作生活平衡的職場環境

淨毒五郎從以前的一人戰隊,逐漸壯大成近二十人的團隊,仔細觀察團隊組成,清一色與鄭伊伶一樣,幾乎都是九○後的年輕人。

「我想要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我就希望夥伴們能享受一樣的生活。」談到團隊管理,鄭伊伶說自己最在意的就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她希望夥伴們在工作之餘也兼顧家庭、享受生活。

她舉例,淨毒五郎開放兩個小時的彈性上下班時間,部分原因即是有夥伴需要接送小孩上下課,這個做法讓大家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有更多的彈性和餘裕。

另外,淨毒五郎也每年提供家庭旅遊補助金,鼓勵員工帶家人去旅遊,多花時間陪伴家人,「不過這個家人的定義,男、女朋友就不算了,必須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鄭伊伶笑著說。

談到領導,鄭伊伶將自己視為團隊的一員,希望與夥伴間能雙向交流、開放共享,創造共融的團隊文化,「我們內部也會定期舉辦一些小活動,像是垃圾減量,每到週五大家就會把自己的垃圾拿出來,一一秤重,垃圾量最少的人就能獲得獎勵,這個活動包括我在內,大家都會參與其中。」

透過諸如此類的方式,讓團隊的夥伴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訪談的最後,我問鄭伊伶當初那個柔軟的性格,至今在帶領團隊與公司經營上是否還困擾著她?

鄭伊伶停頓了下,「我本來就不是雷厲風行,女強人的形象,我就想做最舒服的自己,但不管如何,都要建立好安全感,讓團隊敢跟隨你,讓客戶、業主敢信任你,這樣就好了吧!」

※理財周刊1155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IC大戰升溫
◎封面故事>記憶體台廠有機會受惠
◎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90後女生創業路: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理周幫幫忙>台股萬三保衛戰 靜待美國CPI發布
◎理善大家來>挑戰建築 改變城市的力量
◎藝饗新視界1>90後創作者的虛實轉換─彭禹慈
◎藝饗新視界2>台灣囝仔闖美圓特效夢:想說一個更好的故事
◎地方巡禮>從公共建設看見蛻變翻轉的新桃園
◎新聞熱線>養身飲食進軍美國!台灣老茶滴雞精獲好評
◎新聞熱線>元大龍頭平衡基金領漲抗跌 價值投資首選
◎新聞熱線>竹科生活圈高坪效優質首選「富廣和合」
◎新聞熱線>都市水治理 尋找人與水的關係
◎新聞熱線>智能家電夯 集雅社擴店備戰周年慶
◎新聞熱線>漫遊城市「水文化」深入臺中城市之河
◎房市觀察>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得獎作品達欣信義文華
◎全球理財觀>從第四季開始才要進入經濟衰退主戲
◎高齡金融>失智症照顧者的韌性與復原之路!
◎AI智能交易>全球經濟放緩 電子股承壓重!
◎區塊鏈貨幣戰爭>ARK:Fed升息週期近尾聲 BTC上看百萬!
◎房市放大鏡>房市多空混沌 2023Q4是反轉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