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金錢運用能力 理財觀從小扎根


你給孩子零用錢嗎?你的孩子都如何使用零用錢?以筆者來說,父母很少給孩子零用錢花用,直到大學打工賺錢,才開始有存錢的觀念,正確的理財觀也是工作以後慢慢學習,一路走來跌跌撞撞,若能提早學習理財,人生會有不同的樣貌呈現。

東方的父母親甚少跟孩子談到錢,一方面是社會價值觀使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很俗氣、很市儈,明明覺得金錢重要卻避而不談,另一方面是父母的理財能力不足,知道理財很重要,但不知從何教起。

生活中機會教育

生活理財,知易行難,有時候連大人都做不到,又如何教導孩子?理財作家江季芸認為,這時候,小孩要改變,家長也要改變,可以尋找優質兒童理財書籍,讓孩子自學或親子共讀的方式,大人也可以趁機檢視未曾發現的理財漏洞。

「金錢無法與生活脫節,跟陽光、空氣、水一樣重要」,父母不用刻意把金錢觀拉出來談,這樣會很彆扭,無形中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最好的方式是在生活中機會教育,如買東西、繳學費,或看見一則跟金錢有關的新聞,自然而然分享你的金錢觀,同時請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如此一來,親子間就能有很多金錢觀的交流。

學習取捨 安排優先順序

至於在什麼年齡談錢最好?江季芸說,「幼兒園時期就可以開始了」,先告訴孩子東西是金錢換來的,「這個要、那個也要,錢沒那麼多,不能什麼東西都買」,讓孩子學習取捨和選擇,安排優先順序。

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可以慢慢灌輸孩子對於「富足」的正確心態,每一個人對於幸福快樂的標準不一樣,「我們無須把目標設得很低,過安貧樂道的生活,也無須把目標設得很高,一輩子苦苦追趕,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達到目標時,要知足感恩,進而幫助別人也達成目標,才不會陷入無止盡的貪婪」。

另外,現在有很多躺平族,所謂「佛系青少年」,不在意金錢、什麼都不要,對於自己的人生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實也不需如此,適當的物質享受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廠商研發優質的產品,而個人也會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水平,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

學習規劃零用錢 訓練金錢觀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