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恒斌轉戰自行車業 期許E-bike再造台灣護國神山


享有自行車王國美譽的台灣,1990年後面臨工廠外移、產業空洞化的危機,在業者登高一呼組成A-team後,轉往高階自行車發展,再創黃金時代。到2021年出口創下51.69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年成長率為39.14%,前兩大出口國為荷蘭跟美國。

其中表現亮眼的則是電動自行車(E-bike),2021年出口值為13.15億美元,較前年成長33.31%,根據工研院預估,E-bike全球出口將在2025年超過傳統自行車,產生「黃金交叉」。以最新數據來看,今(2022)年一到九月E-bike出口值就已經達到11.38億美元,超越傳統自行車的9.86億美元,對E-bike的未來動能,愛地雅(8933)總經理林恒斌充滿期待。

內部優化重整 疫情催化需求 三年內轉虧為盈

E-bike近年成為台廠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轉型首要之務,對自行車產業來說,都列為未來重要的營運動能,布局E-bike多年的愛地雅也受惠於此成長趨勢。

林恒斌從電子業轉戰自行車產業,即交出漂亮成績單,讓愛地雅轉虧為盈,2022年前三季累計EPS更達到1.08元,林恒斌表示這是董事會聘用他的首要目標,他也不負使命完成任務。

財務背景出身的林恒斌讓愛地雅在短短三年內轉虧為盈,從外部環境來看,疫情引爆大需求,市場轉為賣方市場,以及貨幣貶值是兩大因素。而在內部措施調整得宜,更強化了財務體質。包括重新審核並建立客戶信用審查制度,落實客戶應收帳款的管理;以產業上市龍頭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為標竿,逐項深入挖掘分析落後原因並採取相應改正措施;調整接單政策及作業流程,加大加深財務部的參與管理,細分出各車種分析不同規格的毛利,並按產能訂出各車種應有的最低標準毛利,調整報價,作出最好的營收組合。

破壞創新者持續加入 全球E-bike成長黃金交叉不遠

除此之外,生產線的優化也提升效率,例如車架生產部門導入機器人生產,提升質量,落實品管制度;提升運營中的各項資料數位化程度,跨部門資訊可以即時更新及串聯,建立跨部門跨廠區的「標準作業小組」簡化作業流程,提升作業效率。而在管理層面,盤點自己的能量與同業、異業合作補強自己的短板;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及實施績效指標管理;建立員工提案改善計劃的獎勵機制等。

林恒斌2020年加入愛地雅,他表示,「才投入一個陌生的產業就遇到疫情爆發,當時真的很害怕,心想慘了,哪知道這產業會因為社交距離跟重視健康需求大增而受惠。非常感謝張董事長及董事會給我機會加入這個產業。到現在快三年了,我還是很興奮,可以加入到一個趨勢向上的產業以及這麼棒的團隊一起工作。」

為盡快熟悉產業,林恒斌勤做功課,「我讀了很多產業報告,看到了E-bike需求其實在疫情前就有穩定的成長,疫情爆發後加速催化需求。原本全球產業報告預測傳統車出口值相較E-bike在2025年呈現黃金交叉,但依今年一至九月台灣的自行車出口統計數據看起來,全球E-bike的成長黃金交叉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快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