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風暴


矽谷銀行於1983年成立,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商業銀行在科技行業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擁有美國一半由創投(VC)支持的科技和醫療保健公司的業務。在它成立之初就是新金融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以支持其創始地區優先考慮的特定類型的高成長、高風險公司。

在矽谷銀行2120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有1200億美元是證券,其中大部分(577億美元)是持有至到期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抵押擔保債券(CMO)有105億美元,另外有260億美元可隨時出售的證券,其中160億美元是美國公債。而在負債端,該行擁有1730億美元存款,其中1515億美元都沒有存款保險。

矽谷銀行本來被認為是風評良好、資金充裕的銀行,三月八日突然宣布募集22.5億美元的消息曝光後,三月九日掀起存款戶瘋狂擠兌420多億美元,最終釀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二大商業銀行倒閉案。到底是什麼原因掀起這波倒閉風暴?

穆迪降評預告 成為矽谷銀行不可承受之重

根據《路透社》報導,矽谷銀行之所以需要集資,其實是因為接到信評機構穆迪(Moody's)的評級降級預告。由於美國聯準會強勢升息,矽谷銀行持有的債券資產價值下跌,於是穆迪準備調降矽谷銀行評級。

被信評機構調降評等可能導致損害信譽、融資成本增加、監管壓力增加與降低市場信心等負面影響,為了挽回評級,矽谷銀行決定出售手中低收益的債券資產,將資金收回後投資在較高回報的資產上。但是正好現在準備進入第一季財報公布期,此時出售210億美元債券,導致矽谷銀行面臨第一季財報認列稅後虧損18億美元,於是公司宣布集資22.5億美元來支撐資產負債表。

消息曝光後,投資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利空消息嚇壞了,隨後開始有創投公司建議新創公司將資金從矽谷銀行撤出,創投與科技企業存款戶不理矽谷銀行高層的安撫,瘋狂擠兌,將資金存放到更安全的地方,進一步促成矽谷銀行的崩潰倒閉,三月九日矽谷銀行股價暴跌-60%,SVB放空期權大漲4599倍。值得一提的是,兩周前矽谷銀行首席執行長Greg Becker賣出36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

從穆迪降評的威脅,到矽谷銀行賠本出售債券想要挽回評級,但結果卻是開啟資金出逃的死亡螺旋,導致矽谷銀行四十八小時內直接倒閉,最終結果比原先的信評降級要嚴重許多,對這一過程《路透社》評為類似「自我預言的實現」。

矽谷創投基金與科技公司 隱含連鎖效應倒閉風險

矽谷銀行倒閉這一劇變,對美國各地的初創科技公司有重大影響,這一影響不只是資金損失。三月十日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宣布關閉美國矽谷銀行,並任命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破產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