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如何靠ETF穩穩賺?
適逢聯準會啟動升息周年,市場至今仍動盪難測,相較低息年,投資理財靠的是冒險精神,今年考驗投資人能否在風浪中站穩步伐。
這幾年「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成為許多小資族投資首選,因為買進一張ETF等於投資一籃子股票,不用花時間研究、挑選個股就可以有效迴避風險、創造被動收入。
不過ETF真的都沒有風險嗎?恐怕不是!
存股專家陳重銘表示,許多投資族會落入ETF就是可以「傻傻存、穩穩賺」的誤區,最後被套牢甚至慘賠出場。他傳授心法,幫助小資族險中求穩。
*抱緊ETF前 先搞清楚報酬類型
這幾年投信公司爭相發行ETF,除了投資族群最熟悉的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以及這兩年竄起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目前市場有超過百檔ETF,包裝形形色色、追蹤的指數不盡相同,陳重銘建議投資人首要搞清楚該支ETF的報酬類型。
ETF又分為原型、槓桿型與反向型。原型ETF主要追蹤指數,投資績效與所追蹤的指數不會差距太大,是性質最單純的一種ETF,適合做長期價值投資。
如果你看到該支ETF名稱內有「正2」、「正3」等字眼,就屬於槓桿型ETF,這類ETF屬於衍生性金融產品,透過槓桿來放大獲利,投資績效是追蹤指數的漲跌倍數,例如追蹤的標的上漲一點,「正2」的ETF報酬就會增加二倍,風險較高,僅適合短期操作、賺價差。
反向型ETF通常名稱內會有「R」或是「反1」、「反2等字眼,是看空市場的ETF,投資績效是追蹤指數漲跌的反向,當追蹤標的跌一點,「反1」的報酬就會上升一點。陳重銘表示反向型ETF只適合短波段操作,不適合長期持有,因為收益很容易被「轉倉成本」吃掉,建議投資人可以在台股高點、趨勢走空的時候,配置一些反向型ETF來進行風險分散。
陳重銘提到,當大盤處於盤整時,不利槓桿型或反向型ETF操作,建議投資新手首選風險低、適合長期持有的原型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