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萬五穩健



3月22日FOMC意外升息一碼後,台灣央行也跟進升息半碼,其他跟進升息的還有英國與歐盟,金融市場覺得央行們太過鷹派,但通膨高的讓央行們感到不安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所以權衡利弊之後,仍是決議要優先打通膨。CME的FedWatch Tool顯示5月升息一碼概率接近六成,6月暫停升息概率達56.1%,但坦白說,這還是取決於通膨降溫的速度,市場的一廂情願,未必能夠逼宮聯準會成功。

物價上漲民眾有感 再漲電價雪上加霜

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連續十九個月破2%,特別是最近的蛋荒,強化了民眾較大的通膨預期心理,且民生消費物價上漲幅度確實讓民眾很有感的情況下,4月又要漲電價+11%,這兩項民生消費幾乎是觸及所有家庭與企業。換言之,進一步強化通膨預期的根深柢固,市場必須了解,各國央行在做貨幣政策決議時,已經將抗通膨擺在穩定經濟之上。

原先市場認為在景氣對策燈號連四藍燈的背景下,台灣央行不會跟著美國升息,結果不僅大出意料之外,就連房地產的信用管制也沒有鬆綁,傳遞給市場的訊息就很清楚─打擊高通膨預期為首要任務。

或許是巧合,也或許大股東圈察覺到有點不尋常,3月24日美食-KY董娘申報轉讓3463張全部持股,時間為3/27~4/26。以3月24日收盤價157元計算,估可獲利超過五億元。無獨有偶,鴻海代子公司鴻元國際處分天鈺二百萬股,相信只要是老股民一定會對大股東賣股票的訊息特別敏感,也難怪最近美股漲,台股就是利多不漲,就事後諸葛的角度,有籌碼正悄悄地逢高賣出。

季報數字令人忐忑 停券少了上漲動能

當然,萬六是疫情這三年加權指數奔向萬八後的頭部頸線壓力,當時因為航海王當沖熱潮創造單日七千億大量,所以技術派股民直覺認為萬六這道頸線壓力難突破,追價謹慎,例如聯發科二度挑戰800元頸線壓力受阻。

四月有三關要闖,季報、停券、新任日本央長。雖然去年第一季財報是史上最旺的淡季財報,但4月1日上海封城一個半月造成第二季之後消費力縮手,加權指數從17693點跌到15616點,跌2077點。反觀今年第一季仍在手機、PC去庫存的淡季更淡背景下,照說股價應該下跌,加權指數卻從12629點漲到15921點,漲3292點,前後兩年首季結果完全相反,因此今年四月財報月如果有拉回,或許可以視為下半年傳統旺季的逢低進場機會。

停券,向來對多頭來說就是個負面因素,股價需要一買一賣來撮合成交,停券讓多空暫時失衡,少了上漲動能,通常這現象會持續兩周,有軋空的上漲,就有停券的下跌,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