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2.0



全球貿易戰演變至今,可能是由美國結盟其他盟友,共同對抗中國的態勢已逐漸成形。這可由七月六日美國正式啟動對中國進口三四○億產品課徵二五%關稅,以及七月以來日本和歐盟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框架協議,還有美國和歐盟在七月二十五日達成零關稅協議,甚至過去遲遲無法達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都可望在八月份達陣的機率很高。

過去大家都認為川普打貿易戰其實僅是拉高談判姿態,並從中取得利益的想法而已,但事情的演變來看,至少這對中國來說完全不是這樣。尤其是美國正式在七月啟動第一階段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三四○億美元關稅後,近期外電傳出美國還要對額外中國進口商品二千億美元課徵二五%關稅,甚至所有中國進口商品都要課稅。

中美貿易戰已經波及到產業面,七月二十六日高通宣布併購恩智浦半導體失敗,認賠二○億美元給恩智浦半導體,就是這樁併購案卡在中國商務部拿來當作籌碼不核准,迫使高通忍痛宣布併購失敗。高通已經拿到其他八個國家的併購核准,但就在中國市場卡關。高通併恩智浦失敗後,中興通訊事件也可能被美國拿來當作籌碼。川普原本已同意中興通訊罰款十億美元,以及另外的四億美元當作保證金,中興通訊撤換經營高層後解除美國企業對中興通訊的懲罰,現在則是卡在美國參議院推翻川普決議,維持美國對中興通訊的懲處。

高通併恩智浦失敗的原因是中國因素,看來美國短期間內難以讓中興通訊放行。全球最大營建機械的開拓重工(Caterpillar)在七月三十日發布財報時也認為,貿易戰將會提高原料成本上揚,並在今年下半年會讓他們增加一~二億美元的成本支出。美中貿易戰若激烈演變下去,同樣會影響開拓重工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此外,外媒報導美商務部在七月二十七日宣布技術封鎖四四家中國企業,主要涉及到的是軍工類企業,再度引起市場一陣譁然。

美國加碼封鎖中國企業

川普當選總統後,去年努力讓減稅政策過關,減稅政策今年正式實施,讓美國企業享有稅負假期,海外盈餘匯回稅率從以前的三五%調降到十五.五%,吸引美國企業把海外資金匯回美元部位。企業稅的稅率也從三八%降到二一%,想藉此拉攏外國廠商到美國本土設廠,這部分最明顯的指標是郭董到美國投資設廠一○○億美元。

隨著川普搞定美國企業資金回流美國本土,穩住美國民眾的就業機會後。今年開始對外發動貿易戰。過去美國是主要消費市場,大部分的民生消費品都是從海外進口,因為從海外進口比國內生產便宜。以至於像蘋果的iPhone主要的組裝工廠就在中國,美國賣場的Wal-Mart、好市多所販售的廉價生活用品和電器,很多是從中國工廠進口到美國的。二○一七年中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高達五○五五億美元,但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約一五七五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高達三四八○億美元,占美國貿易赤字總金額的四六%。美國若要打擊貿易競爭對手,中國當然是首要目標。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以電子和其他生活用品為主,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以農產品、半導體和精密儀器為主,近一年美國頁岩油出口量增加,美國原油也開始出口到中國。這次中國對美國第一波調高關稅的貿易報復行動以農產品和食品為主,原本是想要報復川普大票倉的美國中西部農業州,逼迫川普能在美中貿易戰踩煞車。不過,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川普的民調上揚到四六%創下就職以來的新高。即使中國懲罰美國大量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並改向巴西和俄羅斯進口,卻一點也沒有影響到美國大豆出口,因為第二季度美國出口不減反增,五月美國大豆出口達到四一四億美元,金額幾乎翻了一倍,還讓五月貿易赤字減少二七億美元。即使中國不買美國大豆,埃及、台灣、越南、其他亞洲國家和荷蘭都大幅增加進口美國大豆,甚至連巴西因為大量向中國出口大豆緣故,還得向美國進口大豆。這部分沒能傷到川普的農民票倉,讓中國始料未及。

美國在六月十五日預告要對中國打貿易戰後,中國總理李克強到歐洲各國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拉攏德國和歐盟,釋放被軟禁多年的劉霞到德國,試圖從外交方面分化德國、歐盟,甚至希望中國和歐盟聯手對抗美國的貿易戰。不過中國這樣的想法在近期正式破功,因為歐盟主席榮克(Jean-Claude Juncker)等歐盟高層官員到美國談判貿易問題,結果竟然和美國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