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股攻略
加權指數近期量能相對偏低,不過在龍頭台積電創高、權值股強勢下,再次來到一一○○○點,站上短中長期均線區間上緣的一○九○○點,然代表中小型股的櫃買指數則相對弱勢。盤面焦點集中於跌幅頗深,卻依舊人氣沸騰的漲價題材股,此外,傳產集團股默默支撐指數,漲勢雖相對較慢卻也較為紮實。
集團軍支撐指數半片天
族群性與集團軍,是催化助漲股票因素之一,以專注被動元件產業的國巨集團為例,雖然產業本身進入門檻並不高,然而若規模夠大,則就有機會轉化為無形門檻,併購成了當中重要的方式。而當龍頭在前領軍拉升股價,則集團其他成員獲得比價效應帶動,全面性正向循環後,於年中出現集體修正。
科技類股當中,以鴻海集團涵蓋範圍最為廣泛,在上市、上櫃與興櫃市場合計超過二○檔個股,旗下子公司除了擁有曝光度與關注優勢,甚至也有機會獲得較高本益比,且透過集團資源共享與採購優勢,也將可帶來實質上的助益,不過幅員遼闊,所屬產業不盡相同,因此擴散效果並不如國巨集團明顯。
不讓電子類股專美於前,傳產類股的集團軍,也具有撼動股市的力量,如台塑集團、統一集團、亞東集團等,其中又以台塑集團最具分量,尤其是台塑四寶即台塑、南亞、台化與台塑化,目前皆名列台股前十大權值股中,且今年上半年獲利合計近一三○○億元,為歷史新高。
台塑四寶業績與油價息息相關,西德州原油與北海布蘭特於去年中突破每桶五○美元後,今年持續緩步向上走高,目前皆持穩於相對高檔,雖然美中貿易戰將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不過美國總統川普年中決定退出與伊朗的限核協議,並將會重啟制裁,油價在眾變數中拉扯,短期內不易脫離高檔震盪格局。
台塑第二季稅後盈餘一七一.五四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帶動上半年稅後盈餘較去年成長四八.一%、EPS為四.五六元;台塑化受惠油品、烯烴兩大事業表現俱佳,第二季營業利益創下單季第三高,稅後盈餘則為單季次高,上半年稅後盈餘年增二五.五%、EPS四.五七元,兩者皆已完成填息。
南亞靠著轉投資南亞科收益挹注,上半年稅後盈餘三○一.三三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五一.四%、EPS為三.八元。台化第二季營業利益季減十三.三%,不過較去年同期成長約一.二倍,上半年稅後盈餘二七二.九五億元,年增三五.四%、EPS四.六八元,目前兩家公司尚未完成填息。
台塑集團市值近三.七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