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風吹出來的潛力股
選舉是一時的,台灣兩黨改朝換代已經成為常態,極左極右主張好壞,民眾自會用選票區分。而此次選舉結果透露的訊息是,選民對經濟改善的渴望超越政治議題,當初馬政府過度傾中換來國民黨幾乎崩潰;相反地,目前執政黨過度極左一意孤行的主張,例如核電存廢,也失掉大部分縣市的執政。再者,中青世代的興起已成潮流,國民黨若仍分不清,二○二○年總統立委大選也不會看好,反而可能由素人竄出頭。而高雄市由綠轉藍,市長主張九二共識,中國必定會大施恩惠,短期對觀光、旅館、航空等行業應是正面的;但全球以美國為首進行反中政策,台灣太寄望別人來幫助,中長期結果不一定是好的。今年開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關稅陸續提高,中國內部企業金融問題逐漸浮現,中國依舊是過去那個大金主?
台灣新的機會
選後台股加權指數在月線附近震盪,量不大,櫃買指數明顯強過上市指數。值得注意的是,高雄市長承認九二共識,可能是中國率先注資以刺激經濟樣板;另一方面,中國被美國貿易制裁提高關稅,部分大陸設廠公司紛紛離開中國轉向東南亞及台灣,台灣有這兩股資金可望回流刺激,價值股股價也將逐漸抬頭,這是營建資產股如國建、興富發、遠雄港、國賓、華園、高雄銀、京城等個股盤堅的關鍵所在,有來終究比沒來好,而資金願意回台,對台灣內需及高殖利率股絕對有加分作用,這點可密切注意。
過去一季選前政策護盤的主力金融股,選後明顯轉弱,諸如當初資金集中的兆豐金、中信金、玉山金,短線連續轉弱。選後,台股還是要跟國際股市接軌。最近一季國際股市表現都不太好,早從上半年美國川普突然對中國部分產品提高關稅開始,一波波五百億、兩千億美元產品關稅調高;中國也相對陸續調高自美國進口產品關稅,後遺症陸續顯現,包括國際貨幣基金會等調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歐洲的德國第三季經濟可能衰退、日本PMI下降、中國外匯存底持續下降、資金外流等總體經濟利空不斷。
台灣經濟研究院公布十月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結果,製造業連三個月下滑到八八.三五點,創一二年七月以來的七六個月新低,且累計三個月共滑落十三.一一點,幅度直追金融海嘯○八年十~十二月,顯示業者看法悲觀;服務業同樣連三跌創十一個月新低;僅營建業轉為上揚。
產業面,中美貿易戰已迫使包括台積電、三星、南亞科等晶圓廠決定縮減資本支出;蘋果和非蘋等智慧型手機銷售遲緩,也進行砍單及庫存調節,其他對半導體產業負面干擾還包括英特爾處理器缺貨、加密貨幣價格重挫等,不利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公布十月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也呈現連五月下滑。而市場更憂慮iPhone在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需求出現惡化,高盛一個月內三度調降蘋果目標價。蘋果也從最高價二三三美元大跌至一七○美元,今年漲的幾乎都吐回去。
景氣不佳,據統計美國平均換機時間長達二七個月,曾經的新興市場之首、同時是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中國,平均換機時間更已經從幾年前的一年到一年半拉長到約兩年。
國際變數及產業利空不斷
影響所及,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從去年第四季起出現負成長,直到今年第三季,已連續四季年減,今年第三季比去年同期衰退七%,第三季全球前十大手機市場中,有七個銷售量都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