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守株待兔的操作學
台股經歷了一段期間,市場投資人喜歡短線差價利益遠遠勝過股息報酬,很多人每天坐在盤前殺進殺出,政府為了衝量,特別還給當沖客課稅減半的優待。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長線投資回報遠遠勝過短線的殺進殺出,這個時候大家慢慢學習選好股、長線操作的心態,這是二○一九年台股最大的變化。
買台積電很無聊?
十月以來,如果打開兩天經濟性報紙頭條新聞,大家會發現台積電登上頭條比率非常之高,每天的重頭戲─台積電衝三○○元,又說台積電領軍,台股衝萬一,還有台積電市值節節升高,十五日台積電在美國ADR衝高到五○.六四美元,市值達到二六一三.二六億美元,除了擴大領先Intel差距,目前Intel市值二三三二億美元,已落後台積電將近三○○億美元,而TSMC也拉近與南韓三星的差距,台灣有一家躋身國際的超級企業,這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台股十月攻上一一○○○點,台積電是領軍最大功臣,十月以來台積電大漲廿四.五元,漲幅九.○一%,那麼大市值企業跑出九%的漲幅,這是十分不容易的,但從台積電的出類拔萃,又給了我們很多面向的思維,一是台灣一般投資人不喜歡投資台積電,大家都覺得買台積電很無聊,大多數時間股價卻不太會動,結果本國人不愛台積電,外資反而食指大動,到十五日為止,外資持有台積電比率七八.一九%,如果再把國發基金的六.三八%算進去,持股比率已達八四.五七%,如果再把國內壽險公司持股算進去,散戶的持股可能只有個位數。
從短線看台積電,也許股價波動不大,但是累積的漲幅卻是十分驚人,過去我常拿出來的例子是一九九三年我幫媽媽買了兩張台積電,次年被我父親賣出一張,後來我媽媽靠著一張台積電,每年除權配股已經到三○張,這三○張成了媽媽的傳家寶,如果以當年投資成本六萬元來算,如果現在把台積電賣掉,可以賣到將近九○○萬元,現在媽媽每年領股息,像今年三○張台積電可以配發三○萬股息,這絕對比老人年金好上好幾倍,這是長期投資的效果,如果國人懂得多買一些台積電投資,台灣現在的經濟一定會更好。
如果把台積電當成標竿,我試著來找出十月表現最具代表性的十檔股票,一是國產建材,一直以來股價都不會漲的國產,十月以來拉出一記四三.三%的漲幅,股價從面額以下跑到十三元,股價大漲,除了公司改名為建材外,最重要的是開發南港的土地,國產南港廠土地都更案通過,這給酣睡廿年的國產找到一條新出路,股價飆升不已。
另一檔南港概念股是南港輪胎,十月股價大漲十二.五五元,漲幅高達二七.八%,去年股價從二二.六元起漲,《先探》不斷提醒大家注意南港土地開發案,沒想到南港股價已經跑到五九.四元,南港輪胎的這樁南港土地開發案,堪稱林學圃一生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南港下一步發展的新里程碑,南港輪胎的「世界明珠」把南港商辦推進到每坪一○○萬元,這給資產股留下想像空間。
資產股須有實際開發計畫
這個時候,大家可以留意有土地資產開發概念的個股,例如從南港,大家很容易想到泰豐輪胎,或是六福、宏和、三洋電機、勤益控,或是擁地的嘉泥、味全,但這些資產股都必須有實際開發計畫,而且本業不能有持續性大虧損,台灣老牌企業很多都是超級大資產股,像台泥、裕隆都很有代表性,台灣的資產股酣睡了卅年,台火是最經典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