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疫後出貨大爆發 缺料緩解 買盤歸隊
對很多IPC業者來說,2022下半年因缺料緩解而大爆發的出貨潮,才剛開始而已。
這一波IPC榮景,其實要追溯到2021年初,當歐美地區逐漸解封的時刻,許多在2020年因疫情被壓抑的工商業甚至政府基建的需求,終於獲得了釋放。因此,儘管當時各國企業差旅往來尚未恢復正常,但嗷嗷待哺的需求,早已透過線上會議的管道釋出,位居台灣的IPC業者訂單開始如雪片般飛來。
缺料禍延逾兩年
當時研華、樺漢、凌華等年營收逾百億的IPC大廠,乃至於中小型廠如艾訊、安勤、廣積、振樺電、飛捷等,都宣稱已感受到客戶強勁的需求。猶記得2021年3月,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在法說會直呼「訂單史無前例的強勁」,凌華董座劉鈞也直言當時「是史上接單最佳紀錄,同比大增四到五成」,榮景可見一斑。
不過,大好之後還有大壞,就是禍延超過兩年的IC缺料、漲價潮。受到疫情導致海、空運以及全球IC生產線的不順,加上PC、車電需求大爆發,加乘效應之下,相當多的零組件面臨嚴重缺貨,交期甚至超過一年,因此,相對利基型的IPC業者需求遭排擠,成為搶料的弱勢族群,即便在手訂單爆滿,也只能把對客戶的交期不斷往後延。而廠商為了搶料各顯神通,除了不計價在現貨市場掃料之外,也紛紛尋求策略合作的大廠如鴻海、華碩、佳世達等奧援。
這樣的態勢,到了2021年第三季開始有了轉機。隨著解封效應發酵,PC遠距商機開始大幅降溫,部分零組件如面板供應舒緩,儘管多項IC零件仍然很缺,但對於部分IPC業者已有顯著效益。以振樺電、飛捷兩大端點銷售電腦(POS)為首的智慧零售業者,從2021年第三季起業績起飛,虹堡、連宇等電子支付系統品牌商的大單也展現出貨狂潮,單月營業額呈跳躍式成長,成為本波IPC族群業績表態的領頭羊,也帶動這些業者股價的大漲走勢。
不過,對於以工控、網通等垂直領域為主的廠商,缺料仍是一直到2022上半年左右業績的主要議題,缺料的項目像是PMIC、MOSFET、MCU、WiFi、網通晶片等,當時預估要到2022下半年才可望緩解。因此,像是近兩年辛苦拿下美系網通大廠大單的廣積,2022上半年的零組件缺口仍然高達五成,網通晶片的短缺讓其網安大單苦無料件出貨,幸賴工控、智慧零售業務出貨的提升才得以脫胎換骨,而且工控、智慧零售業務因專案性質高,也有效提升上半年毛利率。
直到2022年第三季,整體IPC族群業者的業績走勢基本向好,固然按照個別公司所涉垂直領域,以及接單的內容,營運成長強度有所區別,但整體欣欣向榮的格局相當確立,尤其第三季傳統旺季來臨,加上缺料進一步緩解,各家業者積壓在手訂單如猛虎出柙,再配合新台幣走勢因美國聯準會不斷地升息而重貶,第三季多數業者都繳出非常亮麗的財報,更不乏創下前所未見的歷史新高紀錄。
季報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