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牙,還是植牙好呢?

根據統計,全台灣大約有160萬人口使用活動式假牙,如果加上應該要配戴假牙,卻尚未裝設假牙的人口,那麼,需要裝設假牙的人口就更多了,因此,如何選擇假牙顯得非常重要。

假牙的種類很多,有固定假牙,也有活動假牙,固定假牙的形式和材質有好多種,有牙橋、牙套、瓷牙冠、金屬牙冠……,而且每一種假牙的價錢落差很大。因此,我們要先認識假牙的種類,選擇適合自己的假牙,裝上假牙之後要好好保養,因為有了一口健康的好牙,才能好好吃東西,吃得健康營養,這是身體健康的第一步。

長庚醫院一般牙科暨義齒補綴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植牙醫學會理事林敬凱表示,假牙分為「固定假牙」和「活動假牙」兩大類,固定假牙就是病人自己拿不下來的,例如牙套、牙橋等;病人可以自己取下來的就是活動假牙,分為有牙與無牙兩種,有牙的人,可以做局部活動假牙,如果整口都沒有牙齒的話,就必須要做全口活動假牙。

大範圍齲齒、根管治療後,需固定假牙來保護

林敬凱表示,假牙的選擇考量層面相當多,包括缺牙數量的多寡以及經濟考量,建議患者可以諮詢醫師,再考量自身的情況來做選擇。一般來說,固定式假牙分為牙套、牙橋兩大類。牙套指的是單顆牙齒所做的固定式假牙,而牙橋指的是多顆連在一起的固定式假牙,通常被稱為「缺一顆要做三顆」,指的就是牙橋。

通常需要製作固定假牙的情況,包括大範圍齲齒、根管治療之後的牙齒等,以大範圍齲齒和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來說,主要是因為牙齒本質受到嚴重的破壞,本身結構變得比較脆弱,所以,需要製作固定式的假牙來保護,一方面也可以保持根管治療的成果。

因此,如果是單顆蛀牙,根管治療之後多半建議採用牙套治療;但如果蛀牙已經無法挽救,走到拔牙的地步,此時就要考慮做牙橋或植牙的方式來補救。在缺牙的情況下,只要兩邊的牙齒都在狀況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磨掉兩邊健康的牙齒,用牙橋的方式來重建;但如果不想破壞兩邊的健康牙齒,就需要考慮植牙或是活動式假牙的治療。

林敬凱提醒,固定式的牙套和牙橋,並不是裝上去就一勞永逸,它們都只是包覆在自己的牙齒上,如果牙齒沒有清潔好,還是一樣會蛀掉,因此,使用年限視個人清潔程度會有很大的差異。

固定假牙材質多樣化,價格落差大

固定假牙的材質從全金屬牙冠、金屬瓷牙冠,到全瓷牙冠等都有,詳細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