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上關節沒治療 反覆發炎好不了

臨床上,高達8成以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經過一年治療就能好轉,但是約有2成的病人,儘管試過各種治療方式,足底痛的症狀仍然無法有效改善,原因可能發生在足上的關節。

滿妹是標準客家女性長輩,年輕時勞動多,到了含飴弄孫之年,發現脊椎不行了,膝關節也退化了,雖然醫師早已建議手術,但是,滿妹仍心有一絲希望,希望吃藥就好,當然吃止痛藥也真的有些效果,痛少些、人也快樂點。

不過,她的心中仍有淡淡的憂愁,就是雙腳足底天天痛,最近足底痛甚至比膝關節更痛,鞋子換了、震波打了,增生療法也做了,自體高濃度血小板PRP也打了5、6次,可惜的是,足底還是非常疼痛。

大問題不解決,小毛病不斷來

新北市土城醫院副院長、長庚大學骨科副教授葉文凌指出,上述病人的情況,正是足底筋膜炎的最佳寫照,雖然足底筋膜炎只是小毛病,但是對患者而言,真是苦不盡、言難書。

葉文凌比喻,「足底筋膜是小國,其他關節是大國,如果大國問題不先解決,小國是沒好日子過的。」足底筋膜在跟骨底部,跟骨後方又連著阿基里斯腱,往上又連接膝關節,再往上又連接著髖關節、大腿、脊椎、背部,以及臀部肌肉與筋膜,因此,牽一髮而動全身。

足底筋膜炎的本質是足底筋膜病變,可能是足底筋膜本身有問題,或是因為其他部位有問題,以至負擔加重而出問題,例如:合併膝或髖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傷害、脊椎疾病等。因此,容易多病齊發,病患往往步履為艱,而體重過重更是不可承受的加重因子。

反覆發作的2原因

1主要的重大問題未解決
膝關節疾病或傷害、骨折或手術造之肢體畸形,或是下肢不等長、髖關節疾病、體重過重、工作因素、鞋子因素、運動習慣不良等。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經過評估,若適合手術,在置換人工關節後,可校正畸形及關節面,否則解決不了足底筋膜炎這個小問題。

而脊椎病變及髖關節病變的患者,往往會造成病患下肢長短不一、重力分布於足底不均勻,因此,治療足底筋膜炎之前,也不可能不解決這些大問題。反過來說,若是足底筋膜已經失去功能,膝關節等也會承受較大的負擔,只是未必會因此而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