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署長周志浩 疫情下的鐵漢柔情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

文/鍾碧芳 攝影/許宏偉

中國武漢於2019年12月31日傳出疑似冠狀病毒感染的不明肺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隨即向中國官方查詢進一步訊息,並通過電郵向世衛示警,又於當日啟動登機檢疫,防範境外移入病例;隔年1月2日火速成立應變小組,1月5日召開專家諮詢小組會議,就通報定義、採檢及後續處置流程討論,並每日密集監視國內、外疫情發展,此外,亦於2020年1月中旬,派專家赴武漢當地探查疫情。

因應疫情的變化,2020年1月20日,報請行政院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時還沒定名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由署長周志浩擔任指揮官,並以三級開設統籌整合各部會資源與人力。隨著疫情日漸嚴峻,1月23日指揮中心提升為二級開設,由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2月27日提升至一級開設,續由陳指揮官統籌指揮。

跨部會的防疫團隊與專家諮詢小組時常開會討論疫情防治對策,從加嚴邊境檢疫防堵疫情於境外、拉起醫院防線切斷院內感染,到擴大疫調追查零星案例源頭,在國內撒下縝密而細緻的防疫網,也將台灣的防疫策略推向國際,成為世界焦點。

為了讓民眾對疫情有更多的了解與掌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指揮官帶領「防疫團隊」親上火線,每天召開記者會公布疫情與政策說明,也讓記者會中的「防疫成員」成為民眾每日關注的焦點。

而負責記者會開場的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總是坐在指揮官陳時中身旁,準確地提供疫調資料,用低沉嗓音、沉著回應記者問題,是網友口中的「浩浩執行官」。

牙醫轉公衛,世事總難如預期
在這場疫情當中,周志浩是關鍵人物,但其實早在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發生時,他就因為守住了台北縣的疫情而深受當時縣長蘇貞昌的信賴與支持。一路從基層公務人員到如今的中央官員,周志浩自謙地說:「這一切都是員工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不邀功的他,有著什麼樣的細膩?

周志浩原本是牙醫師,從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牙醫系畢業,在中南部地區(彰化與高雄)累積了3年臨床經驗後,因為不想僅侷限在牙醫工作台上,於是主動接受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的訓練,北上受訓。

在台北受訓服務的期間,身旁的同事為了晉級,大都認真準備高考,他心想反正都是學習,於是跟著準備,運氣不錯的是一次就考上了高考。那時已經是衛生署科員的周志浩,平日接觸的就是防疫工作,便報考研究所專攻公共衛生,並接受教育部公費留學獎金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進修。

SARS爆發那年,當時周志浩時任台北縣衛生局局長,他回憶,「那場疫情確實令人備感挑戰。」

SARS爆發,責任與壓力挑戰大
2003年,SARS讓全台灣聞之色變,台北市和平醫院發生院內感染,好幾名醫護人員因此喪命,而與北市只有一橋之隔的台北縣(現為新北市)更是首當其衝,大家普遍不看好;「但在台北縣府從上到下所有同仁的努力下,我們守住了,境內醫院並沒有院內感染的問題。」

周志浩說那次疫情要歸功於縣長蘇貞昌,「縣長管理非常嚴謹、條理分明,不僅能將社會資訊掌握得好,要求嚴格下卻也對下屬能給予完全的支持,且該擔的責任一點也不會少,這讓人相當感動。」

好比那時SARS疫情嚴峻,他自己幾乎都快撐不下去,但蘇縣長的一句話卻點醒了他:「你只要把規劃案提上來,我就全力支持;別忘了,全縣三百多萬民眾的性命,交給你了!」提起這段插曲,周志浩仍難掩激動。

他接著說,蘇縣長是以最實際的方式來支持鼓勵員工,「例如,他讓衛生局同仁只做專業的事情。」在疫情之際,民眾對進出醫院心生恐懼,許多地方都是由衛生局同仁送便當給在家隔離的民眾,「但縣長要同仁只要做好疫情調查工作,緊盯縣內醫院的防疫狀況、收集病患資料並做好社區防疫等核心業務。至於非防疫專業工作則找人協助,因此,當時就動員了民政體系、戶政體系等共同合作進行防疫工作。」

周志浩指出,也因為各局處的密切配合,讓當時台北縣的疫調做的相當完整,成功守住防線。

「更貼心的是,縣長請其他局處的人來幫忙時,會先要求各局處面對事情時都先自行解決,而不是丟問題給原本的請求協助單位,增加原單位的困擾。」那段歷練或許也是讓他在面對這次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時更顯沉著的關鍵。

從地方到中央,個性細膩體貼人心
SARS疫情結束之後,周志浩由於抗SARS的實質經驗,從衛生局長升任疾管局副局長,並開始輪值擔任疾管署發言人的工作。

在剛接任疾管署發言人時,他因為過去很少在媒體上露面,有些靦腆,自嘲自己說得不好;但這次同樣是在指揮中心記者會擔任開場,他感性地說:「這都是背後同仁們的幫忙!」

基本上,地方基層所執行防疫與在中央指揮防疫工作,是完全不一樣的工作內容,周志浩嘆口氣說:「差異可大了!」當時SARS疫情時,他是北縣衛生局長,地方上必須處理與接觸的幾乎都是第一線的民眾,「每天都要處理千奇百怪的問題,更要學著溝通協調。」

尤其當時全國對於疫情概況幾乎不了解,人心惶惶,每個人都怕被身邊的人感染。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曾有一名從國外回來的人士住院治療時,他的家人也在做居家隔離,但鄰居們因為害怕,就在自家門口放上大電風扇,每天吹呀吹呀的,就怕病毒會飄到自家門前;鄰居們甚至還湊錢,在隔離者的家門口設置攝影機,只要被隔離的家人一出門,就躲得遠遠的。

「那真的讓人看了很心疼,因為被隔離的人可能根本沒病,又沒跟其他人接觸。」某天,被隔離者家裡的小孩生病需要到院就醫,但又不敢出門,周志浩想了想,認為若派衛生局的車子或救護車來接送,一定會讓附近鄰居更為驚慌,於是他拜託自己的公務車司機,「以不驚動鄰居為主,晚上偷偷摸摸的接孩子去就醫。」

他貼心細膩的做事方式,不僅深得局處同仁的愛戴,對於同仁們在工作上的難處也能以同理心看待。由於那是第一次遇到大疫情,多數同仁們都害怕擔憂,更不了解自己能做些什麼,「我很能體會大家的心情,所以給他們最好的裝備,只讓他們到醫院督導與查核幾個防疫動作有沒有做好:有沒有戴口罩、有沒有洗手、醫院動線有沒有規劃好。」只要這幾個動作能做好,代表這間醫院管理沒問題,「而這幾項工作已有標準作業流程,又好執行,同仁們也很願意接受任務。」

新冠肺炎突襲 每天都在驚奇中度過
因為過去在基層曾參與過H1N1、狂犬病、流感、登革熱等防疫工作,2016年周志浩打破以往署長採空降模式,由疾管署副署長晉升為署長;2019年又再度遇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身為大長官蘇貞昌院長所信賴的部屬,自然成為指揮官陳時中的最佳幫手。

周志浩說,進入中央防疫,工作自然跟著升級,不但要擬定防疫政策,也要高度聽取專業人士及各方意見,更要高度進行協調,並與專家學者群保持密切聯繫。

這次台灣防疫工作能夠守得這麼好,周署長非常感謝並感動同仁們的付出,以及全國人民的支持與配合外;另一方面更感謝專家諮詢委員會的力挺。「專家諮詢委員會的成員都是國內最優秀的醫師或醫檢師等專家,尤其是召集人張上淳教授醫師,是疫情還沒發生之際,在1月2日接獲電話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周志浩指出,「張教授是個非常嚴謹的人,不隨便承諾,但當我一通電話需要他時,立即伸出援手。」他說,疫情嚴峻的那段期間,兩人甚至經常在凌晨12點時還通電話,請教張教授的看法與意見,令人感動。

面對壓力換位思考 跟人相比自己的壓力不算什麼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央與地方各司其職,疾管署功不可沒,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舉行記者會,網友因此封指揮官陳時中、副指揮官陳宗彥、專家召集人張上淳、周志浩以及莊人祥等專家為「防疫五月天」。

對此稱號,周志浩認為,台灣能成功防疫,其實是同仁與每位台上台下的專家學者們背後所累積出來的成果,他謙虛地說,自己仍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好,也在自省改進,並對署內同仁們心生感激。如今抗疫已經超過300天,「這段時間幾乎天天有驚奇,但國人都蠻沉穩的,關關都能平穩度過,是靠大家的努力。」

對於抗壓的看法,他笑說:「說實在話,我雖然也有壓力,但看到部長的壓力更大,就覺得自己的壓力根本不算什麼!」也因為這些日子以來,看到每天不同的事件,活生生地就在面前發生,自己的抗壓性也漸漸變好。

最後,周志浩又再次感謝部長陳時中,因為部長個性沉穩與包容、思慮清晰,能化繁為簡,才能將這次疫情控制得這麼好。他也認為,成功與耐心的溝通,在這次防疫工作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也期待國人能持續共同守住我們所愛的這片土地,全力對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