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動脈瘤,手術還是觀察?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8期
體檢影像檢查被告知腦裡長了「腦血管動脈瘤」,上網一查後嚇得寢食難安,因為「腦血管動脈瘤」被稱為「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而我的腦血管動脈瘤是不是很容易破裂?一定需要開腦手術處理嗎?被診斷出有腦血管動脈瘤的人,腦中第一時間會閃過這些問題。
台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神經外科主任崔源生表示,每年門診要經手處理超過200例上述這類患者的,其實腦動脈瘤並非是一種腫瘤,而是因個人體質因素所致血管壁薄弱與流體力學長期衝擊的關係,在大動脈壁上所長出的一膨出泡,俗稱「腦動脈瘤」。
動脈瘤未破裂時無症狀
腦動脈瘤一般好發在40~60歲的女性。動脈瘤未破裂時幾乎完全無症狀,除非特別針對腦血管做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不然無從提早發現,一旦不幸血管壁脆弱破裂,就會積血在蜘蛛網膜下腔,引發顱內壓急遽上升。
破裂性腦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多為一輩子不曾經歷過的爆炸性劇烈頭痛或直接昏迷,發生嚴重神經功能障礙或死亡的機率高於5成,故一般報章雜誌把它比喻成「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但是也不必因網路文章或一般報章雜誌幾乎一面倒地報導其破裂的嚴重性而過度恐慌,在醫學領域上先要區分是「已破裂腦動脈瘤」,還是「未破裂腦動脈瘤」?兩者的處理原則不完全一樣,應該要請教專門施行腦血管神經外科手術的專業醫師。
動脈瘤的位置與形狀,影響破裂狀況
因為影響動脈瘤是否容易破裂的因素,不完全是一般常提到的「大於7mm動脈瘤容易破裂」,另外,動脈瘤所在的位置與形狀也可能更為重要。舉例來說,長形的動脈瘤容易破、夾層梭形動脈瘤容易破,位於後交通、前交通、中大腦動脈分叉、基底動脈、顱內椎動脈的這五個位置的也容易破。
不過,目前仍有許多腦動脈瘤是破裂機率甚低的,如核磁共振檢查最常意外發現到的海綿竇段頸動脈與床突上腦下垂體動脈段的動脈瘤,有文獻報導破裂機率小於0.12%,臨床上需考慮治療難度和風險是否大於保守觀察治療。如果手術風險高或術後因植入支架導致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話,那麼對於一些破裂機率低的動脈瘤,保守觀察也必須是一種治療選項。
治療方式由專業醫師來評估
若是為「已破裂腦動脈瘤」,那麼再破裂出血的風險極高,如果病況允許之下,強烈建議要儘早手術封阻動脈瘤,才能真正降低其生命威脅;而「未破裂腦動脈瘤」是否需要積極治療,需要專業醫師綜合多項因素判斷(如下表),並且依據患者的動脈瘤形狀結構,來提供治療選項的利弊分析。
體檢影像檢查被告知腦裡長了「腦血管動脈瘤」,上網一查後嚇得寢食難安,因為「腦血管動脈瘤」被稱為「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而我的腦血管動脈瘤是不是很容易破裂?一定需要開腦手術處理嗎?被診斷出有腦血管動脈瘤的人,腦中第一時間會閃過這些問題。
台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神經外科主任崔源生表示,每年門診要經手處理超過200例上述這類患者的,其實腦動脈瘤並非是一種腫瘤,而是因個人體質因素所致血管壁薄弱與流體力學長期衝擊的關係,在大動脈壁上所長出的一膨出泡,俗稱「腦動脈瘤」。
動脈瘤未破裂時無症狀
腦動脈瘤一般好發在40~60歲的女性。動脈瘤未破裂時幾乎完全無症狀,除非特別針對腦血管做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不然無從提早發現,一旦不幸血管壁脆弱破裂,就會積血在蜘蛛網膜下腔,引發顱內壓急遽上升。
破裂性腦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多為一輩子不曾經歷過的爆炸性劇烈頭痛或直接昏迷,發生嚴重神經功能障礙或死亡的機率高於5成,故一般報章雜誌把它比喻成「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但是也不必因網路文章或一般報章雜誌幾乎一面倒地報導其破裂的嚴重性而過度恐慌,在醫學領域上先要區分是「已破裂腦動脈瘤」,還是「未破裂腦動脈瘤」?兩者的處理原則不完全一樣,應該要請教專門施行腦血管神經外科手術的專業醫師。
動脈瘤的位置與形狀,影響破裂狀況
因為影響動脈瘤是否容易破裂的因素,不完全是一般常提到的「大於7mm動脈瘤容易破裂」,另外,動脈瘤所在的位置與形狀也可能更為重要。舉例來說,長形的動脈瘤容易破、夾層梭形動脈瘤容易破,位於後交通、前交通、中大腦動脈分叉、基底動脈、顱內椎動脈的這五個位置的也容易破。
不過,目前仍有許多腦動脈瘤是破裂機率甚低的,如核磁共振檢查最常意外發現到的海綿竇段頸動脈與床突上腦下垂體動脈段的動脈瘤,有文獻報導破裂機率小於0.12%,臨床上需考慮治療難度和風險是否大於保守觀察治療。如果手術風險高或術後因植入支架導致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話,那麼對於一些破裂機率低的動脈瘤,保守觀察也必須是一種治療選項。
治療方式由專業醫師來評估
若是為「已破裂腦動脈瘤」,那麼再破裂出血的風險極高,如果病況允許之下,強烈建議要儘早手術封阻動脈瘤,才能真正降低其生命威脅;而「未破裂腦動脈瘤」是否需要積極治療,需要專業醫師綜合多項因素判斷(如下表),並且依據患者的動脈瘤形狀結構,來提供治療選項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