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食物中毒會再發生?

國內肉毒桿菌毒素中毒事件頻傳,兩個月內發生5起案例,9人發病。其中有兩起案件被懷疑是由真空包裝的豆干引起,但檢驗廠商食品後,卻未檢出肉毒桿菌或其毒素。

衛生署下令稽查豆類真空包裝製品與賣場,並準備研擬不同製程的認證標章,肉毒桿菌中毒事件是否就不再發生?


●毒素形成的溫床:真空、低酸度、水分高的製作環境

食物的製作方式是肉毒桿菌是否引發中毒的關鍵。肉毒桿菌是種厭氧菌,必須同時在低氧、低酸(pH>4.6)、水分含量高(水活性>0.85-5),以及常溫的環境下,才會讓它的孢子大量繁殖而產生引發中毒的毒素。

所以被懷疑導致中毒的多半是微酸、非乾燥,而且是過去被認為不會長菌的真空包裝或罐頭製品。

近3年來豆干、豆腐、素料等豆類製品常成為致病嫌疑,原因在於這類產品酸度低、含水量高,國人購買真空包裝的機會也高,經常接手處理肉毒桿菌中毒事件的台北榮總毒物科醫師楊振昌分析。

不過在製作過程中,若經攝氏120度以上高溫加熱,或鹽分、亞硝酸鹽較高,孢子就無法存活;所以像酸菜等醃漬後酸度高,或香腸、火腿等添加亞硝酸鹽的食物,其實不易產生毒素。魚、肉或貝類、乳酪等蛋白質類的密封製品,買回家後通常會冷藏,也會高溫烹調後食用,中毒機會也較低。

「自行醃的肉類及酸筍等則較危險,而且是在沒煮透的情況下,」楊振昌說,過去經過確認中毒的食物多是民眾自行醃製的肉製品,近年來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傾向少用鹽與防腐劑,若烹煮溫度不夠,就會讓毒素趁機繁殖。(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康健雜誌》140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6734)

◎延伸閱讀:
食量沒變,卻越吃胖?3大招,不累減肥法!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6356

4管齊下,打造「不累」體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585

三餐怎麼吃?讓上班族精神集中、思路清晰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767

辦公室必備的10種零食!上班族戰鬥力全開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6553

拿好禮、抽筆電》夏天的15種生活方式,讓你更有型!
http://green.cw.com.tw/home.aspx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