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景中的多元真實──Behind the Scene

安瑟‧亞當斯曾經說過:「一張偉大的照片,在於真實地表達我們對於整體生命的感受。」對於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得主Carolyn Cole而言,她藉由拍下一次又一次的戰地瞬間,紀錄當下的真實;而日本攝影大師藤井保所想捕捉的則是流動於物質間的氛圍與空氣。他們各自以不同的視角尋找真實,表達其對於生命及事物的深刻感受。

˙專訪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得主Carolyn Cole

穿著一身藍、一雙彩色小襪的兩歲小男孩被高高抬起,在拉開的鐵絲網中,送至親愛的祖父母手上,一臉稚嫩純真的他,卻未知在這一瞬間,人生已經滄海桑田,分散於兩旁的家人是否能再聚,已成問句;一隻拿著剃刀刀片的手,對應坐在地上往自己身體不斷注視的黑人女子,沒有選擇權的她,身體的一部分已在傳統文化的囚禁中,失去了永遠的所有權;一個黑人女子坐在暗黑的難民營內,一縷天光撒落在她的臉龐,相映著身上亮黃的衣裳,如此美麗卻怎樣也搶不過她雙眼中面對叛軍來臨,必得再度遷移的恐懼與無奈。

這一張張由攝影師拍下的無聲照片,卻聲嘶力竭地呼喚正視、宣誓世界真實。世界與人生的悲歡離合,於不屬於我們的角落與國度中仍然持續發生。

真實的極限
不是藝術家、不是紀實攝影師,而是新聞攝影記者。

2004年普立茲特寫攝影獎得主Carolyn Cole相信鏡頭可以呈現真實,但對於她而言,一個新聞攝影記者能做到的並非呈現事件全貌,而是再現當下瞬間。

美國政府備受爭議的嵌入式新聞(embedded journalism),將新聞記者嵌入軍隊中一起行動,而行動自由侷限了攝影記者的觀察視角,伊拉克戰爭時嵌入式新聞的真實度已備受質疑。曾於2004年夏天於伊拉克巴格達以嵌入式新聞的方式參與報導的Carolyn,於大環境有所限制的前提下,如何呈現戰地真實?她說道:「其實當時我們有3、4個記者派駐在伊拉克各處,因為就個體而言,你不可能前往所有地方。我能做的是將看見的真實呈現,確認為當天發生而非作假但該如何反應所有事實面貌,是整個新聞團隊的工作,而非一個新聞攝影記者可以做到的。」

逼近真實卻仍然有所極限,但她在自身能力足以掌握的環境下,竭力拼湊真實拼圖。

一念之間 戰地一瞬再現
「現在許多人都能理解攝影的力量,所以最困難的不是採訪本身,而是如何到達事件發生地。」Carolyn表示。而如何到達,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2002年一場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對戰,發生於伯利恆主誕教堂(Bethlehem’s Church of theNativity)的39天圍城事件,Carolyn是唯一一位成功進入教堂內部、取得巴勒斯坦反抗軍角度的攝影記者。

在以色列重重軍隊包圍的情況下,要如何潛入教堂中多方觀察與探訪成為關鍵。圍城第29天,Carolyn發現一組巴勒斯坦反抗軍正試圖尋找進入教堂的路徑;第31天,她觀察到反抗軍打算從另一角度切入,沒有食物、沒有翻譯隨身,她當下決定在無人發現的狀態下,偷偷尾隨反抗軍,冒著隨時可能喪失生命的危險,最終順利進入教堂中。

但進入教堂後,顯目的美國女性外表馬上被反抗軍發現。「這時表明自己真實身份而非隱藏,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然而語言不同、甚至被懷疑是間諜的情況下,衝突一觸即發;恰好教堂中有兩位巴勒斯坦人會說英文,協助說明了Carolyn的身份,反抗軍經過多方確認後,終於卸下對她的武裝威脅。

生命危險是戰地新聞攝影記者隨時必須面對的課題,而這兩位巴勒斯坦人成為她在教堂中最重要的協助者;他們於Carolyn待在教堂中的9天之中為她提供食物,甚至在圍城事件即將落幕時,以色列軍隊不願任何媒體報導巴勒斯坦在教堂內的現況,幫忙將她所拍攝的底片偷渡出教堂,才得以順利報導。

一張照片,帶我們看見曾經被封鎖的世界。

新聞攝影的力量
在伯利恆主誕教堂中,只有一台相機、一個電池的Carolyn擔心的不是生命,而是無法順利完成拍攝。

「我希望我的照片可以感動人們,讓人們看到這些照片之後有所行動。將所見及感受透過照片傳遞,讓觀者不是看見我而是看見那些被拍攝的人、事、物,而能感同身受。」Carolyn感性地說著。一張「蒙羅維亞圍城」(Monrovia Under Siege),穿越相紙跳出畫面的恐懼眼神,揭露2003年賴比瑞亞長期內戰帶來的殘酷現實,如何生存早已凌駕其它所有人生課題。

世界的緊張,來自於對彼此的不了解,就像Carolyn所說:「攝影的美在於可以填補文化之間的鴻溝,讓不同文化的人們相互了解。」透過觀景窗後的那雙眼,按下快門凝結的瞬間,我們開始瞭解世界,所有的幸與不幸終將不再巨大,而能平淡面對。或許哪一天,透過攝影的力量,人們將開始彼此諒解。

《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70年大展》

DATE/01.18∼04.17;04.24∼07.07
PLACE/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四B館;高雄市立美術館

˙深澤直人╳藤井保《Medium/媒介》

工業設計與攝影該如何對話?深澤直人與藤井保的《Medium媒介》展揭示了兩者的共通點。

總是觀察細節、希冀能掌握設計者與使用者共感的極簡設計大師深澤直人,不僵化於物件原形(prototype),而極欲找出那些無意識的記憶(Active Momery),以及人、物件與環境間的「關係」,並將之轉化於設計中;日本空氣寫真攝影大師藤井保,同樣透過呈現環境中的「氛圍」與「空氣」,帶領人們領略真實的另一種風貌。

深澤直人在此次舉辦的講座中談到:「人和物品之間一定會有某種關係存在,它可能是空氣或氛圍,而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媒介』。藤井先生和我也有非常大的共通點,因為當我看見藤井先生拍攝的作品時,我可以感覺到他拍的並不只是『物品』而已,而是包括空氣或氛圍這些眼睛所看不見的事。」

兩人最初的合作始於7年前於日本雜誌《Modern Living》,深澤直人透過《Modern Living》的串聯,合作了一系列由藤井保拍攝深澤直人作品的攝影創作。一把為B&B Italia所設計的Grande Papilio單椅,於藤井保眼中如一座雪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意境;不只是形體,更傳遞了一種無法碰觸的陰翳之美。

7年的合作中沒有文字,只有挾帶照片的書信往來,藤井保談到:「我只要一收到深澤先生的作品,就可以確切地抓到他想說的話。」每次拍照前,藤井保會先觀察作品細節,例如一個杯子,他會先從上往下觀察其平面形狀的細微變化,進而選擇所想呈現的角度。而深澤直人也驚艷於藤井保每次的攝影作品,並挖掘出另一種觀察自身作品的視角,再一次重新認識其設計。此次兩人的對話更從立體設計轉化於平面的合作,延伸到空間、展品與攝影的3D象限。由深澤直人為JAKUETSU所設計的OMOCHI兒童遊樂設備,與藤井保為MAGLITE手電筒製作的平面廣告作品,以紅為基調串連兩者,在純白空間中張狂著,種種可見形色與無形感受,在兩人設計如迷宮般的展間中流動。

而我們也仿佛在細節中看見了飄浮於具體物質間的媒介力量,以及在巨觀真實下的微觀視角。

《Medium媒介
DATE/01.12∼11.10
PLACE/學學文創志業7樓白色空間 XUE
XUE WHITE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3年02月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ine/mag_retail.php?item=R030040947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la vie設計美學家 網站
http://www.wowlavie.com/


2004年普立茲特寫攝影獎得主Carolyn Cole作品《蒙羅維亞圍城》©2004 Pulitzer Prize;Carolyn Cole Courtesy:Los Angeles Times。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Kevin Carter作品《伺機而動》,呈現東非的飢荒絕境獲得1994年普立茲特寫攝影獎。


Carolyn Cole接受La Vie採訪時,率性而不造作。


左:素有空氣寫真大師的藤井保;右: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兩人於展場中之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