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必學!想要獎勵孩子,0~3歲這樣做!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時不時就給孩子一些小獎勵,結果卻讓孩子養成「用哭鬧達成目的」的習慣。獎勵孩子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讓獎勵變成條件交換、養大孩子的胃口?
你是否曾想用獎勵鼓勵孩子培養好習慣,效果卻有限,讓人不禁疑惑「到底什麼地方出問題?」其實,給孩子獎勵是一門大學問,在討論如何獎勵孩子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獎勵」、獎勵的內涵是什麼:
獎勵→對孩子良好表現的肯定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獎勵是對孩子表現的肯定,它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激發孩子的榮譽感與自信心,促使孩子持續努力。獎勵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與價值觀,讓教養變得更加容易。
一般來說,獎勵可以分為「精神」與「物質」兩種形式。精神獎勵包含口頭、動作、間接3種方式。物質獎勵則包羅萬象,舉凡食物、玩具、玩偶、圖畫書、文具…等任何想得到的具體物品都可以當作獎勵。
沒把握時機 恐削弱獎勵成效
張旭鎧指出,由於精神獎勵的意義比物質獎勵來得大,且具有「經濟實惠」、「可以立即給予」兩種優點,給孩子獎勵最好以精神獎勵為優先。若要用小禮物獎勵孩子,應審慎斟酌禮物的價值及給予的頻率,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用「集點」的方式進行,才不會讓孩子的胃口被養大。
此外,當孩子做出優良表現,應該立即給予獎勵。如果無法馬上獎勵孩子,也要將獎勵內容記錄下來,無論是寫在卡片上或用貼紙代表都可以。張旭鎧解釋,過一段時間才給獎勵,孩子可能會忘記對大人的承諾,如此一來,獎勵的成效就會被削弱。第一時間給予孩子鼓勵,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心,繼續往對的方向努力。
別用錯方式!這5種獎勵方式超NG
了解獎勵代表的意涵後,來看看幾個爸爸媽媽在獎勵時容易犯的錯誤:
*常用「好聰明!」「好厲害!」等形容詞稱讚孩子。
「好棒!」「長得好帥!」「好聰明!」都是空泛的形容詞,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
意義。讚美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被稱讚的原因,例如「這座城堡能夠完成都是因為你很有耐心的把積木一塊塊疊上去。」或者「謝謝妳幫媽媽倒水,媽媽現在不會口渴了。」強調孩子的行為「好」在哪裡,孩子下次才會繼續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讓孩子決定獎勵的內容,例如「收好房間想去哪裡玩?」
獎勵既然是由父母決定要不要給,就應該由父母決定給予的形式。讓孩子決定獎勵內容很容易養大孩子的胃口,形成一種變相的條件交換,孩子未來可能會要求「給獎勵才做,不給獎勵就不做。」
*要求孩子利用獎勵達到更好的表現。
用禮物設定目標既扭曲了獎勵的原意,也會對孩子造成壓力。舉例來說,送孩子皮球卻規定他每天都要練習投籃,孩子就會對「玩球」這件事感到負擔。
*直接用金錢當作給孩子的獎勵。
因為金錢可以被量化、拆分,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討價還價。例如對孩子說「把玩具收好就給你100元」,孩子可能會說「我把一半的玩具收好了,給我50元。」如此一來,便失去獎勵的意義。
*給孩子的禮物一次比一次貴。
給孩子獎勵時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獎勵代表的意義,例如「爸爸買橡皮擦給你是因為橡皮擦可以用來擦掉寫錯的字。」如果不解釋獎勵的意涵,一旦禮物的價格不如預期,孩子很容易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2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0199
你是否曾想用獎勵鼓勵孩子培養好習慣,效果卻有限,讓人不禁疑惑「到底什麼地方出問題?」其實,給孩子獎勵是一門大學問,在討論如何獎勵孩子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獎勵」、獎勵的內涵是什麼:
獎勵→對孩子良好表現的肯定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獎勵是對孩子表現的肯定,它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激發孩子的榮譽感與自信心,促使孩子持續努力。獎勵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與價值觀,讓教養變得更加容易。
一般來說,獎勵可以分為「精神」與「物質」兩種形式。精神獎勵包含口頭、動作、間接3種方式。物質獎勵則包羅萬象,舉凡食物、玩具、玩偶、圖畫書、文具…等任何想得到的具體物品都可以當作獎勵。
沒把握時機 恐削弱獎勵成效
張旭鎧指出,由於精神獎勵的意義比物質獎勵來得大,且具有「經濟實惠」、「可以立即給予」兩種優點,給孩子獎勵最好以精神獎勵為優先。若要用小禮物獎勵孩子,應審慎斟酌禮物的價值及給予的頻率,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用「集點」的方式進行,才不會讓孩子的胃口被養大。
此外,當孩子做出優良表現,應該立即給予獎勵。如果無法馬上獎勵孩子,也要將獎勵內容記錄下來,無論是寫在卡片上或用貼紙代表都可以。張旭鎧解釋,過一段時間才給獎勵,孩子可能會忘記對大人的承諾,如此一來,獎勵的成效就會被削弱。第一時間給予孩子鼓勵,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心,繼續往對的方向努力。
別用錯方式!這5種獎勵方式超NG
了解獎勵代表的意涵後,來看看幾個爸爸媽媽在獎勵時容易犯的錯誤:
*常用「好聰明!」「好厲害!」等形容詞稱讚孩子。
「好棒!」「長得好帥!」「好聰明!」都是空泛的形容詞,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
意義。讚美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被稱讚的原因,例如「這座城堡能夠完成都是因為你很有耐心的把積木一塊塊疊上去。」或者「謝謝妳幫媽媽倒水,媽媽現在不會口渴了。」強調孩子的行為「好」在哪裡,孩子下次才會繼續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讓孩子決定獎勵的內容,例如「收好房間想去哪裡玩?」
獎勵既然是由父母決定要不要給,就應該由父母決定給予的形式。讓孩子決定獎勵內容很容易養大孩子的胃口,形成一種變相的條件交換,孩子未來可能會要求「給獎勵才做,不給獎勵就不做。」
*要求孩子利用獎勵達到更好的表現。
用禮物設定目標既扭曲了獎勵的原意,也會對孩子造成壓力。舉例來說,送孩子皮球卻規定他每天都要練習投籃,孩子就會對「玩球」這件事感到負擔。
*直接用金錢當作給孩子的獎勵。
因為金錢可以被量化、拆分,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討價還價。例如對孩子說「把玩具收好就給你100元」,孩子可能會說「我把一半的玩具收好了,給我50元。」如此一來,便失去獎勵的意義。
*給孩子的禮物一次比一次貴。
給孩子獎勵時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獎勵代表的意義,例如「爸爸買橡皮擦給你是因為橡皮擦可以用來擦掉寫錯的字。」如果不解釋獎勵的意涵,一旦禮物的價格不如預期,孩子很容易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2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