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好黏人? 正面回應‧給予寶寶安全感

寶寶太黏人,時常為媽媽帶來困擾,但其實寶寶黏人不但是正常現象,也可能是他正在發展辨別人我之間的能力。

孩子的黏是必然
每一對母子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相處模式,財團法人吾心文教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洪美鈴表示,透過朝夕相處,親子之間的默契會逐漸養成,例如:2~3歲之前,寶寶對媽媽的依賴與黏著屬於正常現象,但的確會因為每個媽媽對孩子的不同回應,以及每個寶寶的身體狀況與個別先天氣質,而有截然不同的互動模式。

無論是何種情況,孩子的各種表現,通常都會和母親的狀態相互牽引,形成一種雙人之舞,例如:當寶寶突然變得很黏,大部分是來自寶寶覺得身體不適、心理不安,也有少數可能是媽媽潛意識的焦慮暗示孩子需倚賴自己,當面對寶寶的黏,母親因孩子的身心狀況所給予的不同回應,促使寶寶做出更黏媽媽或願意鬆開媽媽的反應也會受到影響。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媽媽的焦慮是關鍵
洪美鈴心理師強調,無論何種親子相處模式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即便是過於享受寶寶依賴而增強寶寶黏人,也只是說明這對親子間存有特殊的情感連結,只要是正向的交流,願意在孩子探索過程中適度放手就沒有關係。

2~3歲之前,寶寶對媽媽的黏(無論多黏),都是正常的發展過程之一,大多不會構成寶寶未來人格發展的阻礙,許多家長所擔心寶寶太黏的問題,其實如果能夠觀察寶寶的狀態,確認、處理過沒有身體的不適或是驚嚇反應,那麼也可以反問自己,是否某部分原因來自於媽媽對「寶寶黏人」感到不安,此時媽媽的焦慮不安,亦會成為親子關係間必須正視的問題。

洪美鈴心理師指出,寶寶黏媽媽,若總是能獲得正向回應,這樣的「黏」會有助於孩子的安全感培養與情緒發展,但若這樣的「黏」使媽媽困擾,就建議家長與其花時間擔心或懊惱寶寶黏人,不如花點時間想想如何讓自己的育兒生活有喘息空間,或是如何在寶寶黏人的時候更開心自在,換句話說,寶寶一般狀態下的黏不是問題,媽媽在自由被剝奪時只能感到累或焦慮,才是在這段歷程中需要被好好照顧的部分。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想抱就抱會慣壞孩子?
長輩認為想抱就抱會讓孩子變得黏人、不獨立,鬆緊之間常讓家長不知如何拿捏。洪美鈴心理師認為,嬰幼兒因為能力不足,身心需求都依賴照顧者是正常表現,適時回應寶寶需求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足夠的安全感能讓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獨立性。且給予安全感與發展寶寶自主性(發展獨立性的要素之一)之間並沒有衝突,以人格發展的歷程而言,無論之前給予的安全感足不足夠,只要時間到了,孩子就會開始發展自主性,並在未來尋求個人的獨立。

此外,黏人是正常的嬰兒行為表現,與擁抱次數無關,且回應寶寶的方式也並非只有擁抱,只要是正向的回應,無論是口頭輕聲回應或是輕拍安撫,只要不是過於忽略或是斥責等負面的回應,就足以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需求被聽見,並感覺被重視。

寶寶更黏的特殊狀況
寶寶黏人是孩子獨立前的必經過程,家長基本上無須過於擔憂,但仍有些特殊狀況會讓寶寶的黏人程度加劇,例如:在寶寶焦慮哭鬧時嚴厲斥責,讓他更沒安全感;媽媽身心狀況不佳,如:憂鬱症或罹患重症,寶寶覺得媽媽隨時隨地會消失時;或是當寶寶再大一些,可以開始學習生活自理能力時,家長太全能、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以至於寶寶沒有機會自己動手做或學習時,也會讓孩子變得更黏家長,因為孩子無法從經驗中發現自己的能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接納寶寶黏人
寶寶黏媽媽是成為母職的必然過程,若實在無法接受寶寶黏人,建議媽媽可以嘗試慢慢地讓其他家庭成員介入,分擔育兒時間,讓寶寶熟悉其他家人的陪伴,進而不會只黏著媽媽,或是進入學校體系、雇用保母,降低孩子對媽媽的黏著度。

※原文刊載於2017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2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