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叛逆期就來了!孩子越難搞代表越聰明,3方法讓孩子不生氣

爸媽好疑惑,叛逆期不是2歲才來,怎麼我的孩子才1歲半,已經天天把「不要」放嘴上?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1歲半就開始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表示,從孩子的發展來看,2歲、3歲這種整歲是指相對穩定期,而1歲半、2歲半、3歲半為相對不穩定期,每個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因先天基因遺傳和後天環境刺激不同,穩定期與相對不穩定期的長短因人而異。

1歲半、2歲半、3歲半是相對不穩定期
相對不穩定期與穩定期有什麼差別?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說明,所謂的穩定期和相對不穩定期,關鍵在於孩子的能力是否正在躍進,換句話說,孩子的穩定期與相對不穩定期,取決於家長對孩子是否足夠熟悉與了解,若孩子有新的能力出現,而爸媽不夠了解時,就會覺得挑戰,認為孩子處於不穩定期,也就是叛逆期,通常落在1歲半、2歲半、3歲半時。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孩子說「不要」.其實是不要你幫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提到,大部分孩子在1歲半時,大動作發展已經很不錯,這時候的他,可能出門不想讓爸媽牽著、想自己上下樓梯等,當爸媽認為這樣會跌倒、想要幫忙,會讓孩子出現「我不要你幫」的情緒,令爸媽覺得他變得好難搞。
在精細動作部分,1歲前或1歲左右的孩子,基本手部功能的發展已完成,這時候會漸漸發展操作工具的能力,例如:孩子想學大人去按開關、拿剪刀,但爸媽可能會覺得太危險或孩子還不能做很好,因此不讓孩子做,這時就會有衝突。
另一方面,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也會在這個階段開始精進。有趣的是,孩子越聰明,便越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他有時會享受這個過程,比如:孩子自己會拿杯子喝,他知道可能會灑出來,但他覺得很好玩、很有成就感,當遭到爸媽制止時,便會有不滿的情緒。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3大教養法.搞定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表示,當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候,爸媽放手讓他去嘗試前,可以善用一些方法,或是適時給予一些協助,來增加孩子的成功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孩子哭鬧或崩潰時,先同理他的情緒。

方法1:改變環境或物件降低失敗率
當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候,爸媽可以嘗試改變環境,或是一些物件,可讓孩子容易自己完成,也降低失敗的機率。舉例來說,孩子想要自己洗手,不要爸媽抱著洗,這時可使用一些小撇步,如:給他一個增高凳、將水龍頭水管的長度延長,改變環境和物件,讓他自己做得到,孩子就會感到很開心!

方法2:表面放手但爸媽巧妙助攻
除了改變環境與物件外,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爸媽還可以適時給予孩子協助。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說,就算孩子只做到中間一個小步驟或一小部分,但他做到了,就會很有成就感!爸媽可藉著幫一點、讓他自己做一些、最後的步驟由自己做到的方式,就可讓孩子開心地練習生活自理的能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方法3:別在孩子崩潰時說教
不要在情緒中說教!曾雅鈴職能治療師建議,可給予1歲半至2歲的孩子一些安撫,等心情平靜之後,再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情緒,可以先幫他把這些感覺說出來,因為這年紀孩子才剛開始練習這些語言的辭句,還不是很能表達自己的感覺,同時讓他知道爸媽有站在他的角度為他著想,孩子漸漸地會了解原來這就是難過、生氣,也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