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智發展落後了嗎?心智發展困擾三大徵兆、兒童心智科就醫指南
在醫院的各式科別中,心智科可能是爸媽不太熟悉,也較少機會接觸到的科別,「沒有儀器檢查的診斷結果客觀嗎?」、「為什麼看診時間這麼久?」都是第一次帶孩子就診時,容易產生的疑惑。若能對兒童心智發展疾患,以及兒童心智科有基本了解,其實也有助於家長及早留意到孩子的發展異狀。
當家長被旁人提醒,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心智發展上的問題,內心難免產生懷疑、自責的聲音,也一定難以接受,甚至抗拒帶孩子到醫療機構求診,但以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家長的就醫態度與就醫時機,將連帶影響到孩子未來透過療育改善的幅度。
正確的就醫觀念是基礎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李宗翰表示,關於兒童發展,家長可先建立以下就醫觀念:
參考多方意見
即便是每天陪伴在孩子身旁的照顧者,也都可能有難以發現的盲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媽除了自己的經驗以外,不妨參考老師、專業人員的多方意見。相信他人善意的提醒,也是影響孩子是否能及早就醫及治療的關鍵之一。
平時記錄
平時若觀察到孩子有任何發展的異狀,或令人在意的地方,可以於看診前事先記錄下來。不清楚如何形容時,也可使用手機順手拍下照片或影片。如此一來,就能在有限的看診時間中,幫助醫師更有效率地了解孩子的情況。
及時採取行動
對孩子的行為或反應有疑慮,最好及時就醫,李宗翰醫師表示,學齡前的腦部仍具有可塑性,倘若持續抱持「再等等看」的心態,可能因此錯過療育的最佳時機。父母的就醫態度,關係到孩子能夠多快得到幫助,以及日後改變機率的高低。
兒童心智科的診斷方式
許多家長會感到疑惑,心智科醫師沒有經常透過打針、抽血或精密儀器檢測,如何做出診斷?李宗翰醫師提到,與其他門診相比,心智科更注重與孩子的對話和互動,診斷的過程也不盡相同,完整的心智科評估,包含就診主訴、詳細病史、發展歷程、就學情形、父母訪談、生活資訊、家族病史、有無生理及情緒創傷史、兒科疾病史、兒童行為及談話觀察、標準化問卷、評估表,及各類醫療檢查等程序,因此,一次看診必須耗費更多時間,雖然與一般認知的看診方式不一樣,但絕非輕率診斷。
當家長被旁人提醒,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心智發展上的問題,內心難免產生懷疑、自責的聲音,也一定難以接受,甚至抗拒帶孩子到醫療機構求診,但以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家長的就醫態度與就醫時機,將連帶影響到孩子未來透過療育改善的幅度。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正確的就醫觀念是基礎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李宗翰表示,關於兒童發展,家長可先建立以下就醫觀念:
參考多方意見
即便是每天陪伴在孩子身旁的照顧者,也都可能有難以發現的盲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媽除了自己的經驗以外,不妨參考老師、專業人員的多方意見。相信他人善意的提醒,也是影響孩子是否能及早就醫及治療的關鍵之一。
平時記錄
平時若觀察到孩子有任何發展的異狀,或令人在意的地方,可以於看診前事先記錄下來。不清楚如何形容時,也可使用手機順手拍下照片或影片。如此一來,就能在有限的看診時間中,幫助醫師更有效率地了解孩子的情況。
及時採取行動
對孩子的行為或反應有疑慮,最好及時就醫,李宗翰醫師表示,學齡前的腦部仍具有可塑性,倘若持續抱持「再等等看」的心態,可能因此錯過療育的最佳時機。父母的就醫態度,關係到孩子能夠多快得到幫助,以及日後改變機率的高低。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兒童心智科的診斷方式
許多家長會感到疑惑,心智科醫師沒有經常透過打針、抽血或精密儀器檢測,如何做出診斷?李宗翰醫師提到,與其他門診相比,心智科更注重與孩子的對話和互動,診斷的過程也不盡相同,完整的心智科評估,包含就診主訴、詳細病史、發展歷程、就學情形、父母訪談、生活資訊、家族病史、有無生理及情緒創傷史、兒科疾病史、兒童行為及談話觀察、標準化問卷、評估表,及各類醫療檢查等程序,因此,一次看診必須耗費更多時間,雖然與一般認知的看診方式不一樣,但絕非輕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