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人幸福生活圈〉兩岸四地華人互看公認新加坡最幸福

報告/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 楊瑪利
與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薛承泰

衡量一國的國力,除了GDP,國民幸福指數也將是未來的新指標。第11屆遠見高峰會的主題是「打造華人幸福經濟」,為此,《遠見雜誌》特別結合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共同進行「兩岸四地幸福經濟大調查」,勾勒出華人幸福經濟的臉譜。

調查結果,先由《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擔任報告人,接著由知名民調專家、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進行解讀。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及福建省省主席的薛承泰,同時也是社會學領域的權威。長期在學校教授社會學,嫻熟社會現象與社會福利的他,入閣期間,對政府因應少子化、高齡化、以房養老等政策的研議,著力甚深。他如何解讀這份調查?以下為精采內容:

楊瑪利

首開創舉 媒體攜手調查華人經濟圈幸福指數

今年遠見高峰會的主題是「打造華人幸福經濟」,所以做了一個創舉,《遠見》跟大陸北京零點、新加坡《聯合早報》及香港《信報》,均是當地知名的媒體及研究機構,聯合做了「兩岸四地幸福經濟大調查」,幸福互看比一比。

兩岸四地各做了約1000份的電話訪問,其中很有趣的一個問題是:「你認為下列那個地區的民眾最幸福?」,結果,共識是新加坡人最幸福。新加坡人選自己最幸福,台灣、大陸和香港也選新加坡人最幸福。而台灣也好,新加坡也好,都選大陸人最不幸福。

台灣人最不滿政府施政

這次調查也進行了11個面向的滿意度調查,最高滿意度10分,最低滿意度0分。調查顯示,台灣人民最滿意的是「人身安全」,第二滿意「居住房屋」,這可從台灣的自有住宅率超過八成來佐證。最不滿意的是「政府施政」,毫不意外。

再來看中國大陸,最滿意的是「親友支持度」,再來是「個人健康狀況」,最不滿意的是「汙染防治」,「政府施政」是倒數第三。香港人跟台灣有點類似,最滿意「人身安全」,至於「政府施政」落在0分,是人民最不滿意的。至於新加坡,人民最滿意的是「居住房屋」與「人身安全」,最不滿意的則是「收入狀況」。同時本次調查參考了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進行客觀硬指標比較。結果總排名,新加坡第一、台灣第二、香港第三、大陸第四。

台灣在客觀指標的表現上,教育程度最高,且貧富差距最小。中國大陸則在勞動參與率拿第一,尤其是婦女就業率表現更突出,香港在健康面向的得分令人刮目相看,而新加坡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好。

薛承泰

華人社會調查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必須肯定《遠見》做這份調查,這是台灣第一次跨華人社區的幸福調查,所以難度很高。這份調查給台灣未來如何做幸福調查很重要的啟發,算是里程碑。自從1972年不丹發展出GNH(國民幸福毛額)的概念,到了2007年才有國際的調查,OECD國家也發展出「美好生活指數」,但至今仍在研究階段,因為幸福很難測量。

針對調查結果,先看硬指標,大專占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台灣,這是最好嗎?其實很難說,如果教育程度很高但找不到工作,幸福感會變很低。還有連網比例高,這可能對小孩子幸福度很高,對家長就未必很高了,如果小孩子晚上不睡覺都在連網,家長的幸福感恐怕就不那麼高了。所以許多硬指標如何和幸福連結,需要去思考。我一直想推廣的是,解讀幸福要有一個合適的區間,不是比例愈高就愈好,或是指數愈低就愈差。

由於「政府施政」是四地調查中民眾普遍不滿意的部分,但如果拿掉「政府施政」,四地在其他10項指標都很好,意味著「政府施政」這個指標存不存在都沒有關係,可以根本不要看。相反的,如果政府施政的得分最高,其他10項真的不太好,這可能代表很糟糕,也可能是人民不敢說政府不好。

調查結果可看出台灣社會力

援用知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來比喻各個幸福指標的定位,「人身安全」與「健康」,就是需求金字塔最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求,人身安全與健康都沒有的話,後面的幸福感都免談。接著「居住環境」代表社交需求,再上一層是自我實現需求。台灣若從這樣綜合來看,社會力是存在的。

跨國互看也很有趣,新加坡說自己最好,其他三國也說它最好。我當老師20多年,台大流行學生給老師做評鑑,如果好學生和調皮搗蛋的學生都評鑑這位老師好,那我就覺得不太好。如果好學生評鑑這位老師好,調皮搗蛋學生評鑑這位老師不好,那我可以接受。

總的來說,這份調查顯露了台灣的某些指標還不錯,台灣擁有的生命力,應該好好珍惜。在未來要走的路,就像《文明的代價》這本書寫的,每個國家走向獨立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當知道這個代價後,不是停留在解構這個代價,而是要繼續往下一步走。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3趨勢生活套刊Ⅳ;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http://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3趨勢生活套刊Ⅳ:http://store.gvm.com.tw/catalog_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