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大學幫你圓夢〉2014入學指南.企業最愛大學調查
以前,念大學被人戲稱「由你玩四年」,只要取得文憑,幾乎就保證有工作;如今,一切都是不明確的未來,一畢業,可能面臨低薪22K的衝擊,甚至在校內學習的知識,到了業界才發現已過時或不符合實際所需,要歸零重來。在這樣的氛圍下,念大學是在18歲的第一天,就要培養決戰未來的能力,當一個負責任的大人。四大因應變局的全新思惟,請今天就學習。
現代學子都是「富二代」
2014年9月,又一批約20萬青年即將進入大學校園。對這群18歲青年來說,這正意味著告別升學壓力的束縛,迎接屬於他們的自由年代。然而,當四年轉瞬而過,許多年輕人出了社會後發現,迎接自己的是國內實質薪資凍漲,以及高學歷卻找不到工作的現況;同時,剛畢業的新鮮人,因為經驗缺乏,業者更可能只給予22K的低起薪。面對這些挑戰,大學還值得念嗎?現在念大學,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身為五年級生,Google台灣董事兼總經理簡立峰則觀察指出,「現在的大學生,如果跟我那年代比,每一個都是『富二代』!」因為,他念書的年代沒有網路、電腦非常貴,現在年輕人從小都有,所謂的富,是富在環境;可是缺的是機會,他也發現年輕人在職場的位子變少,因為很多可以打的仗都給老一代打完了,如硬體製造與傳統產業等。新的工作機會,卻還沒出現。這是所有大學生都在面對的困境。簡立峰呼籲,現在的大學生,絕對得比他那個年代的人更積極走出去,不能再把大學教育當全部籌碼,最好及早善用「富二代」環境,靠網路等資源自學,自己掌握全球新趨勢。
四大新思惟 助你扭轉人生
美國前教育部長理查萊利(Richard Riley)也坦承,現在大學生在大學前2年所學的知識,到大三就已經過時,因為全球變遷非常快速,像是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10種工作,例如大數據分析師等,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所以,現在念大學,必須體認自己未來將投入,現在很有可能還不存在的工作,也得學習解決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
大學生百百種,你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模樣?又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更加不確定的未來?以下是許多國內大學生與師長的實戰經驗,集結出現代年輕人必備的四大新思惟,努力實踐,就能因應新時代:
新思惟1〉22K低薪out、發明工作in
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有句名言,片中哈佛大學校長說:「哈佛學生相信,發明工作比找工作更好。(Harvard undergraduates believe that inventing a job is better than finding a job.)」台大車庫推手之一、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也非常認同這句台詞。他認為,台大學生絕對也夠資格,「Create jobs, not just take a job!(創造工作,不要只是獲得一份工作!)」
可惜,台灣缺乏車庫創新文化,台大擁有許多卓越的研究成果,但學生走出校門卻擔心薪水只有22K,因此校方要把矽谷經驗帶進台大,鼓勵學生,改變現狀。
現代學子都是「富二代」
2014年9月,又一批約20萬青年即將進入大學校園。對這群18歲青年來說,這正意味著告別升學壓力的束縛,迎接屬於他們的自由年代。然而,當四年轉瞬而過,許多年輕人出了社會後發現,迎接自己的是國內實質薪資凍漲,以及高學歷卻找不到工作的現況;同時,剛畢業的新鮮人,因為經驗缺乏,業者更可能只給予22K的低起薪。面對這些挑戰,大學還值得念嗎?現在念大學,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身為五年級生,Google台灣董事兼總經理簡立峰則觀察指出,「現在的大學生,如果跟我那年代比,每一個都是『富二代』!」因為,他念書的年代沒有網路、電腦非常貴,現在年輕人從小都有,所謂的富,是富在環境;可是缺的是機會,他也發現年輕人在職場的位子變少,因為很多可以打的仗都給老一代打完了,如硬體製造與傳統產業等。新的工作機會,卻還沒出現。這是所有大學生都在面對的困境。簡立峰呼籲,現在的大學生,絕對得比他那個年代的人更積極走出去,不能再把大學教育當全部籌碼,最好及早善用「富二代」環境,靠網路等資源自學,自己掌握全球新趨勢。
四大新思惟 助你扭轉人生
美國前教育部長理查萊利(Richard Riley)也坦承,現在大學生在大學前2年所學的知識,到大三就已經過時,因為全球變遷非常快速,像是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10種工作,例如大數據分析師等,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所以,現在念大學,必須體認自己未來將投入,現在很有可能還不存在的工作,也得學習解決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
大學生百百種,你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模樣?又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更加不確定的未來?以下是許多國內大學生與師長的實戰經驗,集結出現代年輕人必備的四大新思惟,努力實踐,就能因應新時代:
新思惟1〉22K低薪out、發明工作in
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有句名言,片中哈佛大學校長說:「哈佛學生相信,發明工作比找工作更好。(Harvard undergraduates believe that inventing a job is better than finding a job.)」台大車庫推手之一、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也非常認同這句台詞。他認為,台大學生絕對也夠資格,「Create jobs, not just take a job!(創造工作,不要只是獲得一份工作!)」
可惜,台灣缺乏車庫創新文化,台大擁有許多卓越的研究成果,但學生走出校門卻擔心薪水只有22K,因此校方要把矽谷經驗帶進台大,鼓勵學生,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