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推CSR,促企業拚轉型、接軌世界

《遠見》自2005年發表CSR調查以來,積極引導CSR實踐風潮。今年,更將視野延伸到中國,希望帶動兩岸企業互相觀摩,帶來正面效益。

3月的北京城,難得看見蔚藍的天空,儘管灑下刺眼的陽光,但不時迎面而來的陣陣冷風,還是讓人感受到寒冬的餘威。

每年此時兩會(中國人大和政治協商會議)舉辦期間,媒體版面總被政治新聞與領導人語錄占據。然而今年,中國卻颳起一陣「柴靜旋風」!

就在兩會召開前的2月底,央視前記者柴靜發表紀錄片《穹頂之下》,短短幾天便吸引上億點擊數。不少人認為,這部片如同中國版的《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出版,被譽為現代環保運動思想濫觴),掀起大眾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與討論。

「這兩天,我的微信全被《穹頂之下》刷爆了,它戳到公眾的痛處,引起中產階級對環境問題的討論,」2005年成立商道縱橫顧問公司、致力推廣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郭沛源分享。

事實上,柴靜旋風不但打到霧霾、汙染、健康等民眾關心的話題,也掃到環境治理、企業責任、甚至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等更深層次的議題,讓人不斷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樣的工作跟企業?需求什麼樣的經濟與成長?期待何種環境與生活方式?

上述種種,都跟企業運作脫不了關係。即是此刻為何中國要傾全國之力,急迫推動CSR的理由。

入世15年 CSR成「新常態」

2005年,《遠見》發表華人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掀起台灣CSR風潮。今年《遠見》將視野延伸到對岸,帶動兩岸在CSR領域的互相觀摩。事實上,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製造基地,中國企業受到的CSR壓力,比台灣更強烈。

細數中國CSR風潮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01年,當年兩岸一起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不但象徵中國市場終於對外開放,更代表企業必須和國際標準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