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商機起飛,五大現象搶先看

隨著醫療觀念進步,健康檢查蔚為風潮,《遠見》由高階主管與大學教師兩個案例,帶你了解台灣的健檢現況。

故事一:陳經理(四十七歲,科技業高階主管)

健檢、看病大不同 找出潛在危機

四十七歲的陳經理,是竹科某大廠的中階主管,由於公司提供四十歲以上主管每年一萬六千元的健康檢查補助,他從七年前就開始到台大醫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做健檢。

與公司簽約的健檢醫院包括台大、聯安、新竹東園醫院等,家住新北市永和的陳經理一開始就選擇台大醫院,因為「台大是全台最好的教學醫院,萬一檢查有何問題,可以立即處理。」

七年來,陳經理做的都是抽血、驗尿、胸部X光、超音波等基本檢查,再加上無痛腸胃鏡,最新檢查結果,他的身體狀況良好。除了醫生以觸診和超音波方式,發現他的甲狀腺有些小結節和輕微脂肪肝外,其餘指數都正常,醫生要他少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早點睡,小結節不用太擔心,持續觀察即可。

「健檢的幫助很大,前幾年覺得有檢查就好,但四十五歲後身體機能好像到了一個臨界點。」陳經理說,他感到體能慢慢走下坡,容易疲累,也開始騎腳踏車、游泳,特別注意飲食,太太也會幫他準備水果和番薯當中餐。

和當國小老師的太太比起來,陳經理說,科技業的福利很好,公司廠區有游泳池、健身房和韻律教室,早晚都擠滿了人,又提供健檢補助,這幾年在台大健檢,自己平均只多付兩千多元。

陳經理比較說,健檢和去門診看病的感覺很不一樣,因為健康管理中心有獨立空間,不用和病人擠,而且全程都有人陪同,服務可以打八十分。但他還是有些疑問,新聞常看到有中壯年科技人參加馬拉松或三鐵發生猝死的意外,自己也常參加三鐵活動,需要做心血管方面的檢查嗎?

故事二:孫教授(五十一歲,國立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