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健檢的全方位指南

不論是醫院附屬或獨立經營的健康管理中心,裝潢高雅、餐點好吃、服務貼心,已是國內蓬勃發展的健檢產業的最大公約數。但健康檢查不能只看門面,因為健檢也是醫療行為,有其風險。在強調健康管理要往前延伸到預防醫學的今日,愈來愈多人願意花錢做檢查。

二○○七年,《遠見》首開媒體風氣之先,進行民眾健檢態度大調查,當時只有四成的人會每年做檢查,更有二七%的人從不做檢查。八年後的最新調查顯示,最近兩年內有做過健檢的人,增加至五五.二%;而從來沒做過的人,降至一五.一%。

《遠見》也首次針對全國五百家教學中心、地區醫院和專業健檢診進行「內行人看門道」的健檢中心服務大調查(回收率高達三○%),結果不出人意外,業界認為表現最好的健檢中心,第一名為台大醫院,其次為新光、美兆、永越、長庚。

這份參考性極高的調查,透露不少寶貴訊息,包括業界自認,醫師解說更詳盡、病檢分離、提供後續追蹤治療或手術服務等,是所有健檢中心最需改善的地方。而認為「健檢可以篩檢出所有疾病」,則是最該教育民眾、最需破解的健檢迷思。


聰明健檢 從了解基本觀念開始走訪十多家健檢中心和數十位醫學專家後,我們得到的最大收穫是,健檢不能亂做,它有一套理論基礎,涉及疾病史、公衛資源的分配、疾病盛行率、檢查工具的局限性等。健檢的最大價值在於預防慢性病及會造成重大傷害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檢查是做不完的,因此錢必須花在刀口上。

面對五花八門的健檢套餐,一般民眾該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檢查項目?若公司已有基本的健檢福利,還需要自費增加腸胃鏡檢查嗎?健康檢查又該從幾歲開始做?多久做一次?看到腫瘤標記高出異常,需要擔心嗎?為了檢查出早期癌症,該不該冒著輻射風險,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或更高階的正子影像檢查呢?若要篩檢癌症,又該從哪些癌症開始?

從健康檢查的理論、週期、心血管疾病、影像儀器的使用,到癌症篩檢、善用政府資源、檢查完的健康管理及重要健檢中心的特色,本刊都有詳盡介紹,兼具實用性與知識性。

所謂「上醫醫未病」,健檢過與不及都是不適當的。聰明健檢,就從了解健檢的基本觀念開始,才是企業送給員工,和自己送給自己最好的健康禮物,發揮最大價值。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5健檢指南;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5健檢指南:h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