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族群這樣補才對?
每個人對食物種類和需求量都不同,飲食指南只能僅供參考,《健康遠見》綜合營養師、醫師、學者專家意見,將台灣人口分成3C族、孕產婦、更年期、銀髮族等四大主要族群,針對較常出現的身體狀況,提出飲食保健建議。至於癌友、失智症患者又該如何使用保健食品,本期亦有詳細介紹。
我是保健食品大戶,已經吃十年了,」在健檢診所負責行銷企劃的佩芬,工作量大,中餐外食,晚上7點接兒子回家後會準備晚飯,因長期吃素,覺得營養不均,30歲開始吃保健食品。
一天要吃五、六種保健食品的她,早上吞維他命、益生菌,下午吃能提神的紅景天、護眼的葉黃素、抗憂鬱的「彩色好心情」,偶而想起來還會吃紅花籽、保養心血管的亞麻子油。
定期健檢、了解自己健康狀況的她,雖然有時會因保健食品買太多而放到過期,也常被營養師朋友阻止,不要再買了,但她堅信:「保健食品就是我的工作安慰劑,我是亂中有序。」
78歲的陳阿嬤,患有高血糖、高血脂、痛風等老毛病,一天要吃四種藥。她像所有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深受關節退化所苦,怕走遠路。
住在美國的二女兒會從美國寄來銀髮善存給她,大女兒也常至量販店購買葡萄糖胺、維骨力,讓老媽媽補關節。愛逛市場的陳阿嬤,只要是街坊鄰居「呷好逗相報」介紹的保健食品,也不管有沒有標示,一定捧場。
台灣每年吃掉1095億元的保健品
民以食為天,愈來愈多人跟佩芬、陳阿嬤一樣,相信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保健食品也是有益健康,如今保健食品已成為僅次於餐飲服務和食品流通,產值第三大的食品產業。
從兒童鈣片,上班族的瘦身、提神飲料,美魔女的膠原蛋白,到銀髮族護膝、防失智聖品,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不分性別、年齡,一網打盡。
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13年統計,台灣人一年吃掉1095億元的保健食品,足足可蓋1.5棟的台北101大樓!
經歷塑化劑、毒澱粉、黑心油等負面衝擊後,經濟部工業局2014年11月統計,一年多來的食安風暴讓消費者信心全失,食品業整體哀鴻遍野,內外銷損失達1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產業中,惟獨保健食品仍是前景看俏的潛力股。相較於業績重挫的食用油脂業、表現平平的速食業和餐飲服務業,2013年保健食品業成長率仍有9.14%;雖然比2012年二位數(12%)的成長率,力道減緩,但表現已算亮麗。
若細看保健食品兩種不同類型,傳統食品類(如燕麥加入益生菌)成長5.8%;膳食補充劑(如紅麴膠囊)大幅成長12.5%,其中產值依序為乳酸菌(26億)、靈芝(19億)、草本複方、樟芝、膠原蛋白、綜合維他命等。
無畏景氣衰退 市場持續成長
「社會愈成熟的國家,愈愛吃保健食品,美國、歐洲、日本是全球三大市場,」台灣大學食品安全中心執行長許輔說,21世紀是生物技術世紀,不少歐美企業都想從草本植物和保健食品的研發中,尋找新興投資標的,扣除藥品業,歐洲草本植物和保健食品的產值,比資訊科技業還大。
保健食品一枝獨秀的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其他先進國家也出現類似狀況。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2010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場現況」報告指出,儘管全球面臨金融海嘯和經濟不景氣等烏雲罩頂,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這一年,全球與營養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有2698億美元,仍較前一年成長8%,受到的負面衝擊較小。其中占比達63.7%(1719億美元)的保健食品,在健康意識提升、老年與慢性病人口增加的趨勢下,仍然蓬勃發展。
台經院估計,全球保健食品的經濟規模會一直保持6%的穩定成長,其中經濟所得較高的美國、歐洲、日本,仍將占據八成市場;亞太地區的中國、印度市場,可望迅速擴張。
至於保健食品多透過哪些通路銷售呢?台灣以直銷通路為主,占30%,其次是藥局、藥妝店(24%),兩者加起來就超過一半。你是否也是保健食品一族?本期探討保健食品營養成分與服用原則,讓您聰明吃,更健康!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808.html】
我是保健食品大戶,已經吃十年了,」在健檢診所負責行銷企劃的佩芬,工作量大,中餐外食,晚上7點接兒子回家後會準備晚飯,因長期吃素,覺得營養不均,30歲開始吃保健食品。
一天要吃五、六種保健食品的她,早上吞維他命、益生菌,下午吃能提神的紅景天、護眼的葉黃素、抗憂鬱的「彩色好心情」,偶而想起來還會吃紅花籽、保養心血管的亞麻子油。
定期健檢、了解自己健康狀況的她,雖然有時會因保健食品買太多而放到過期,也常被營養師朋友阻止,不要再買了,但她堅信:「保健食品就是我的工作安慰劑,我是亂中有序。」
78歲的陳阿嬤,患有高血糖、高血脂、痛風等老毛病,一天要吃四種藥。她像所有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深受關節退化所苦,怕走遠路。
住在美國的二女兒會從美國寄來銀髮善存給她,大女兒也常至量販店購買葡萄糖胺、維骨力,讓老媽媽補關節。愛逛市場的陳阿嬤,只要是街坊鄰居「呷好逗相報」介紹的保健食品,也不管有沒有標示,一定捧場。
台灣每年吃掉1095億元的保健品
民以食為天,愈來愈多人跟佩芬、陳阿嬤一樣,相信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保健食品也是有益健康,如今保健食品已成為僅次於餐飲服務和食品流通,產值第三大的食品產業。
從兒童鈣片,上班族的瘦身、提神飲料,美魔女的膠原蛋白,到銀髮族護膝、防失智聖品,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不分性別、年齡,一網打盡。
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13年統計,台灣人一年吃掉1095億元的保健食品,足足可蓋1.5棟的台北101大樓!
經歷塑化劑、毒澱粉、黑心油等負面衝擊後,經濟部工業局2014年11月統計,一年多來的食安風暴讓消費者信心全失,食品業整體哀鴻遍野,內外銷損失達1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產業中,惟獨保健食品仍是前景看俏的潛力股。相較於業績重挫的食用油脂業、表現平平的速食業和餐飲服務業,2013年保健食品業成長率仍有9.14%;雖然比2012年二位數(12%)的成長率,力道減緩,但表現已算亮麗。
若細看保健食品兩種不同類型,傳統食品類(如燕麥加入益生菌)成長5.8%;膳食補充劑(如紅麴膠囊)大幅成長12.5%,其中產值依序為乳酸菌(26億)、靈芝(19億)、草本複方、樟芝、膠原蛋白、綜合維他命等。
無畏景氣衰退 市場持續成長
「社會愈成熟的國家,愈愛吃保健食品,美國、歐洲、日本是全球三大市場,」台灣大學食品安全中心執行長許輔說,21世紀是生物技術世紀,不少歐美企業都想從草本植物和保健食品的研發中,尋找新興投資標的,扣除藥品業,歐洲草本植物和保健食品的產值,比資訊科技業還大。
保健食品一枝獨秀的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其他先進國家也出現類似狀況。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2010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場現況」報告指出,儘管全球面臨金融海嘯和經濟不景氣等烏雲罩頂,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這一年,全球與營養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有2698億美元,仍較前一年成長8%,受到的負面衝擊較小。其中占比達63.7%(1719億美元)的保健食品,在健康意識提升、老年與慢性病人口增加的趨勢下,仍然蓬勃發展。
台經院估計,全球保健食品的經濟規模會一直保持6%的穩定成長,其中經濟所得較高的美國、歐洲、日本,仍將占據八成市場;亞太地區的中國、印度市場,可望迅速擴張。
至於保健食品多透過哪些通路銷售呢?台灣以直銷通路為主,占30%,其次是藥局、藥妝店(24%),兩者加起來就超過一半。你是否也是保健食品一族?本期探討保健食品營養成分與服用原則,讓您聰明吃,更健康!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