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吃10招 健康來敲門

肝病被稱為國病,但吞一堆保肝丸就好?乳酸菌除了改善便祕,還有其他優點?降低三高,除了吃藥、運動,也能不傷身?想要補元氣、保骨本,補充什麼最好?好的保健食品,除了改善體質,也能讓原有的疾病減緩,但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如何選擇與食用,就讓《健康遠見》告訴你。

要不要吃保健食品?怎麼吃保健食品?是一個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

「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自然飲食派認為,只要平日飲食均衡,蔬菜、水果、全穀根莖、豆魚肉、乳品、油脂堅果等六大類食物面面俱到,就能攝取到人體所需營養。

「很多人不想花錢買好油、買好食材,卻願意花大錢購買虛無飄渺的保健食品,以為有吃有保庇,」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食補是預防醫學概念,那就更要吃健康的食物。

保健食品該吃?不該吃?

只要在演講場合,就一定有聽眾問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吃不吃保健食品?飲食養生原則力求「簡單」的她,答案只有一個:不菸不酒、晚上11點以前睡覺,可以預防70%的疾病;飲食均衡加上運動,可以預防90%的疾病。

有位月收入7萬元的讀者曾跟她說,每月平均要花3萬元買保健食品,她聽了直覺「腦袋壞去」,因為3萬元拿去買好食材綽綽有餘。

均衡飲食是理想,但有多少人做得到呢?「飲食均衡,很少人做得到,」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美國曾針對1萬9000名健康民眾做過研究,結果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均衡飲食。就以可降三酸甘油酯的魚油來說,每天要吃2斤的土虱或600~800克的鮭魚,才能攝取到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但很少人可以每天吃。

衛福部也曾做過五次國人營養攝取調查,每一次調查都發現,國人的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男性平均只攝取13.7克,女性14克,相較於建議攝取量的25~35克,嚴重偏低。

膳食纖維存在於全穀根莖類等雜糧和蔬菜水果中,是植物中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益菌在體內存活,會包住醣類,可延長食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吃了後血糖不會急速上升,有利於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