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學校已經跟你想的不一樣!

趕在放暑假前,我和《遠見雜誌》教育組兩位同事花了兩個月,跑遍臺灣北、中、南、東超過30所學校、拜訪近80位師長,完成了今年周年慶報導〈0.1的改變—全台熱血教師掀起的教育草根革命〉。

每做一個採訪,「六年級」的我都忍不住驚呼連連:從硬體到體、從行動到思維,教育,已經不一樣了!

校園不一樣 生態、英語特色入課程

最先映入眼底的是不一樣的校園。臺灣原生樹木取代了水泥圍牆,色彩斑斕的教室取代了偉人銅像,這還只是基本版。

這幾年強調特色經營,學校憑藉著各自資源,發展出各種「進階版」:環境課程、英語教學、體育比賽、茶道靜心等,吸引不同天份的孩子;而許多過去不利的條件,也在師長規畫下轉為優勢。比如,過去被視為偏遠的郊區小校,現在卻因環境清幽,使城市父母趨之若鶩。

新北市三峽的有木國小,擁有被青蛙山與大豹溪環抱的校園,全年都有蝴蝶、螢火蟲、鳥類出沒,整個校園都是孩子們的自然教室;學校也順理成章發展出溯溪、種稻等自然特色課程,每年20個新生名額供不應求。

回到新北市區,新北市江翠國中校園則是另一種都會風貌。這所主打「英語浸潤式學習」的學校有兩間英語情境教室—英國倫敦教室牆上,畫著小說《哈利波特》中的「9又3/4月台」;美國紐約教室的天花板則鑲嵌著50盞小燈,象徵美國50州。走廊、廁所牆上還貼著國外地圖和英語小說對話,走到哪、學到哪,真正是「生活即學習」。



學習界線漸模糊 用行動練出能力

過去,學習的時空,僅限於坐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現在,這個界線已漸漸模糊,形成「情境教學」。

又比如組織架構彷彿迷你新北市白雲國小,有自治市長、白雲銀行,還有7-11商品屋,由學生選出的自治市長統籌規劃。學生可以用榮譽點數換來的虛擬貨幣,去商店換文具;小市長還要幫各「局處主管」算薪資,透過民主制度與財務管理教會孩子負責。

趨勢已明白揭示,未來的教育走向,不再是考多少分、寫多少考卷,而是採取了什麼行動、獲得了什麼能力。

當學校環境與教學內容已與20年前大相逕庭,家長的思維勢必要跟著變。孩子在家庭與學校的時間各占一半,唯有在這兩端都取得百分百的支持,才能發揮百分百的潛力。不一樣的學校與家長攜手,才能共同養出孩子不一樣的未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教育好好玩》;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教育好好玩》: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809.html】